棗原稱印度棗,俗稱棗子、蜜棗。現已成為臺灣南部重要特產,並有「臺灣蘋果」美稱。根據臺灣農業年報統計,2012年栽培面積為2,103公頃,年產量達37,912公噸,產區集中於屏東、高雄、台南、嘉義等縣市,南投、彰化、台東等地有零星栽培。在臺灣,棗之產期在12月至翌年3月,單一果園之收穫期可長達2個月,因此,欲生產安全、健康、優質果品,採收前及採收期間之栽培管理、土壤管理、病蟲害管理為重要的課題。
棗之生育快速,商業嫁接苗於3月定植後,8至11月間可陸續開花結果,12月至翌年3月為收穫期,採收結束後於2-4月間進行主幹更新修剪。留下之主幹需重新培養新的主枝、亞主枝及結果枝,如此週而復始。棗枝梢上著生小花,屬聚繖花序,花為完全花,淡黃綠色,直徑約為0.25至0.45公分,生於新梢葉腋,隨枝梢成熟而陸續開花。花帶有香味,主要靠蜜蜂、蒼蠅、麗蠅等昆蟲傳粉。花器之雌雄蕊發育成熟期不同,具雄蕊先熟,雌蕊後熟之特性。
品種間依雄蕊成熟時間不同而有差異,可分為上午開花型 (A型) 及下午開花型 (B型) 兩類。栽培上,生產之經濟品種與授粉樹之開花期及開花習性必須妥為搭配,上午開花型之品種須搭配下午開花型之授粉樹;反之,下午開花型之棗健康管理栽培要點品種須搭配上午開花型之授粉樹,惟授粉品種愈多樣,可提高經濟品種之著果率。
棗實生苗幼年期很短,播種後當年或第二年即可結果,因此歷年來品種更替速度很快。1944年士林園藝試驗分所記載自印度引進的Beneras、Narkeri、Bombay等品種,及臺灣在來品種,如臺灣甘味棗、臺灣酸味棗、臺灣金棗等,都已不存在。1979年曾錫恩氏調查記錄當時經濟品種,如保舍甲、國雷、呆種、老長、泰國、酸棗、泰山蜜棗、泰國甜棗等已不復見。1991年陳敏祥氏調查後記錄當時之栽培品種,如直成種、梨仔棗、大葉種、加落崎種、五千種、阿蓮圓種、中甲種、金車種、福棗、斧頭種目前也極少見;泰國蜜棗、黃冠、紅雲、特龍、肉龍、碧雲、新世紀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種原保存圃有保存栽培。
1991年以後,是棗育種璀璨輝煌的黃金20年。高朗1號、蜜棗及其芽條變異品種陸續被農友選出,政府機關也開始進行育種工作,先後育成台農1號、4號、9號;高雄2號、3號、5號、6號、7號、8號、10號、11號等品種。這些品種依開花時間 (花朵裂蕾,雄蕊成熟) 的不同,可分成下午開花型品種(B型,可當作上午開花型品種的授粉樹) 及上午開花型品種 (A型,可作為下午開花型品種的授粉樹) 兩類。
(一)下午開花型品種(B型)
1. 蜜棗
植株生長勢中等,產期自12月至3月,果實為短橢圓形
或桃形,果皮淺綠色有光澤,果重平均90-110公克,可溶
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2-13°Brix,肉質細緻,口感佳,5年生
植株產量平均70-90公斤。
2. 仙桃
生長勢較弱,產期於2月上旬至4月上旬,早期果外觀類似蜜棗之晚期果,呈桃子形,晚期果果形則呈紡垂形,果尖易褐化。品質類似蜜棗,惟櫥架壽命及掛樹期較蜜棗短,5年生植株產量平均60-80公斤。較蜜棗晚熟,可分散產期。
3. 金桃
生長勢強,產期於2月上旬至4月上旬,早期果呈桃形,晚期果果形為圓錐形,果重平均100-12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1-12°Brix,果皮較蜜棗厚,嗜口性稍差,產量和蜜棗相當。較蜜棗晚熟,可以分散產期。
4. 大葉
生長勢弱,葉片大有皺摺,產期自1月至3月,果實為桃形,果皮淺綠色有光澤,果重平均130-18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2-13°Brix,肉質較蜜棗粗,著果較差,5年生植株產量平均50-70公斤。
5. 中葉
生長勢較大葉蜜棗強,葉片大無皺摺,產期自1月至3月,果實為桃形,果皮淺綠色有光澤,果重平均120-15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2-13°Brix,肉質稍粗,著果較大葉蜜棗佳,5年生植株產量平均70-100公斤。
6. 台農4號 (青龍)
2007年農試所鳳山分所選育。植株生長勢強,產期自1月至3月下旬,屬晚熟品種。平均果重140-16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平均13-15°Brix,果實呈圓形至桃形,肉質綿細,嗜口性稍差。5年生每棵平均產量約120-160公斤。
7. 高雄6號 (甜心)
2007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選育。植株生長勢稍弱,產期自1月至3月上旬,果實為卵圓形,成熟果為淡綠色,果重90-13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12-13.5°Brix、酸度低、種子小、果皮薄、細緻無留皮感,口感極佳。5年生每棵平均產量約60-90公斤。
8. 高雄8號 (珍寶)
2011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選育。植株生長勢中等,產期自1月至3月上旬,屬中晚熟品種。平均果重93-15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平均13.6-14.5°Brix,外觀綠色至淺綠色具光澤,果實呈扁圓形至圓形,早期果肉質較粗糙,晚期果果肉較細緻,櫥架壽命約2-4日。5年生每棵平均產量約50-80公斤。
9. 台農9號 (新蜜王)
2012年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選育。植株生長勢強,產期自1月至3月上旬,屬中晚熟品種。果形呈卵圓形,果皮翠綠較粗糙,可
溶性固形物平均16°Brix,果肉質地細緻、酸度低及櫥架壽命長。
10. 高雄11號(珍蜜)
2013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選育。植株生長勢強,產期自1月下旬至3月,屬晚熟品種。果實呈扁圓形至圓形,平均果重110-15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平均12-15°Brix,果肉細緻多汁,櫥架壽命約4-6日。5年生每棵平均產量約90-120公斤。
(二)上午開花型品種(A型)
1. 高朗1號 (五十種)
植株生長勢強,產期自11月至翌年2月,果實為卵圓形,色澤黃綠,果重平均100-13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1-12°Brix,5年生植株產量平均90-110公斤。
2. 高朗2號 (台農1號)
1998年農試所鳳山分所選育,植株生長勢強,產期自11月至2月,果形為長扁圓形,色澤呈綠色至淺綠色,果重平均120-14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0-12°Brix,5年生植株產量平均100-120公斤。
3. 高朗3號
植株生長勢強,產期自11月至2月,果型似長橢圓形的翠蜜,外觀飽滿光滑,重約100-13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平均10-12°Brix,5年生植株產量平均100-120公斤。
4. 高雄2號 (春蜜)
2001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選育。植株生長勢強,產期自2月至4月,平均果重130-15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平均10-12°Brix,外觀金黃色具光澤,早期果頭大尾小,肉質較粗,中晚期果呈長扁圓形,嗜口性較佳,5年生植株產量平均120-150公斤。
5. 高雄3號 (黃金蜜棗)
2004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選育。植株生長勢中等,產期自12月至3月上旬,平均果重80-100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平均13-15°Brix,外觀金黃色具光澤,果實呈圓形或桃形,肉質細緻,嗜口性佳。5年生植株平均產量70-90公斤。
6. 高雄5號 (青蜜)
2007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選育。植株生長勢中等,產期自12月至3月中旬。平均果重95-135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平均12-14°Brix,外觀為圓柱形至長圓形,果蒂周圍呈方形,果皮光滑,成熟果為綠色。櫥架壽命約4-6日。5年生植株平均產量90-120公斤。
7. 高雄7號 (櫻桃蜜棗)
2011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選育。植株生長勢中等,產期自12月至2月。平均果重為57-93公克,可溶性固形物平均13.5-15.8°Brix。外觀為圓至圓錐形,似櫻桃。果蒂周圍呈圓形,果皮光滑,成熟果色淡綠至黃綠,嗜口性極佳。5年生植株平均產量70-90公斤。
8. 高雄10號 (玉寶)
2012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選育。植株生長勢強,產期自1月下旬至3月。果實扁圓形,成熟果為淡綠色至黃綠色,平均果重80-110公克,果肉質地細緻,可溶性固形物為12-15°Brix,酸度低於0.3%。櫥架壽命4-6日。5年生每棵平均產量約90-120公斤。
(一)園地選擇
棗適應性廣,經濟栽培宜選擇條件良好園區,以降低天災影響及生產成本投入。選擇棗園區需注意下列條件:
1. 日照充足、少風害、無霜害:臺灣棗的經濟栽培以中南部較佳,北部冬季低溫多雨、東部多颱風,栽培時投入成本較高,較不適宜。
2. 園區應避風:棗枝脆易斷,應選擇避風處栽植。
3. 園區灌排水良好:棗雖耐旱,但忌乾燥及浸水。為維持良好生育,容易浸水區域宜作高畦。生育期宜保持土壤濕潤
4. 土壤條件:以富含有機質,pH值介於6.0-6.5之砂質壤土或壤土最佳。有機質肥料施用時可與土壤酸鹼值之調整同時進行。土壤酸鹼值之調整可參照施肥手冊推薦使用。
(二)水平棚架網室搭建
欲生產高品質、健康、安全的棗以16目的水平棚架網室栽培最佳。網室栽培之棗外觀光滑粉綠,皮薄多汁;缺點是盛產期糖度稍低,且在冬季下雨時,薄薄的果皮外觀會產生褐黑色污斑,影響品質較大;惟延長產期及掛樹期之優點對農民來說相當有利,尤其在一般民間俗稱的"吹南風"期間,網室栽培可減緩黃熟速度,減少損失。再者,欲申請安全無農藥殘留的吉園圃標章,網室栽培較易達成。網室栽培初期投入成本每公頃高達100-120萬,但是鍍鋅亞管之骨架可使用年限很長,16目之防蟲網則需視損壞情形更換,一般每2-3年更換一次,爾後每年僅需負擔裝卸工資。
(一)苗木繁殖及定植
一般種苗商均有販售商業嫁接苗,購買時需注意品種是否正確,嫁接接合部位是否密合,接穗是否生長良好等。若自行以土棗實生苗定植,可於翌年春季施行切接更換品種。
1. 繁殖
取成熟果實種子,曬乾後敲破種殼播種於苗床中,1周後可陸續發芽,待幼苗成活本葉達5-6片時移植苗圃或塑膠軟盆中假植,苗高達30公分時即可移出定植,然後嫁接經濟栽培品種。一般果農大多以實生苗定植,翌年春季施行切接更換品種。商業繁殖大多採用靠接法,45日左右成活後剪離母體,自春季到秋季皆適合施行。
2. 苗木定植
自春季到秋季皆可進行,惟為求通風及日照良好,行株距宜加寬,一般為7×6或6×6公尺,即每公頃230-260株。新植園栽植密度可加倍,隔年再行間伐至適當之行株距。種植時先挖設植穴直徑60-100公分,經施放10公斤堆肥與土壤混合並填滿後,即可定植。生育期需搭設棚架,以利枝梢伸展及防止風害。間植不同開花型態之授粉樹可提高結果率,例如栽種蜜棗、三木、中葉、金桃、高雄8號、高雄11號等下午開花型品種,可配置高朗系列及高雄2號、3號、5號、7號、10號等上午開花型品種。
(二)灌溉及排水
棗雖耐旱,但忌乾燥及浸水。乾燥不利於開花著果及後期的產量表現,浸水則影響植株生育,連續浸水數日後,植株會逐漸敗死。枝梢生育期避免太乾燥及連續浸水;開花期忌雨及颱風,但提高空氣中相對濕度有利於著果;果實生育期避免乾燥,經常保持濕潤有利於果實肥大及提高果汁率,提升品質,而驟雨驟乾,或一乾一濕的灌溉方式,極易導致落果、裂果及肉質鬆軟。
(三)主幹更新修剪及嫁接
棗生育旺盛,每年應在採收後的2-4月間施行主幹更新修剪。修剪時可於離地30-80公分高處剪斷,約一個月後斷面下方陸續萌發大量新梢,從中選留生育良好且位置適當的新梢2-4枝,做為當年的新主幹。授粉枝梢則選留1-2枝備用。
若利用舊主幹當作支架者,需進行環狀剝皮。要更換品種者則需進行嫁接,嫁接時應注意接穗宜選自優良健壯植株,當日選取當日嫁接,若需2-3日的冷藏保存時,宜以報紙包裹後用塑膠袋封好,以防止接穗水分散失,影響成活率。若成熟枝梢嫁接後20日發現有接穗乾枯,嫁接切口癒合不全的現象,也可由斷面下方長出之新梢進行嫩芽嫁接。
(四)整枝修剪
為了加速新梢之基部和老幹黏合處成熟不易開裂,新梢長約30-50公分時,可剪除頂芽,選留側芽後,用有彈性的塑膠繩誘引至棚架行間生長。此樹型類似開心型整枝方法。另外一種方式是自基部直接選留三至四個主幹,此時需將自離地80公分以下較低的側枝剪除,然後用有彈性的塑膠繩輕輕綁縛頂芽誘引至四方擴展,此種方式的樹型管理似Y字型。
健康管理最重要的是枝梢修剪。尤其棗生育旺盛,在4-8月間,需時時剪除細弱下垂枝梢,交叉重疊枝也務必誘引分開,俾使通風及日照良好,減少病蟲發生及危害。9-11月結果後也應厲行下垂枝及後期徒長枝的修剪,勿追求高產量,讓後期的徒長枝再行結果。
(五)授粉昆蟲
蜂類及蠅類為棗最主要的授粉媒介昆蟲。一般,棗樹在營養生長期,有正常肥培管理及整枝修剪,棗園開花時會有濃郁香味,可吸引自然界蜜蜂訪花傳粉。惟近年因土地大量開發,農地混作關係,作物種類雜,農藥及殺草劑噴灑頻繁,造成自然界授粉昆蟲大量減少。而且,農友習慣在棗樹開花前的營養生長期都不施肥,棗花香氣淡而無味,無法吸引蜜蜂訪花傳粉,因此,改變栽培習慣可以提高授粉昆蟲密度。
若棗花開花季節,園區訪花蜜蜂數量較少時,可採買專用之授粉蜜蜂傳粉,惟此時期不可噴施殺蟲劑,以免殺死訪花蜜蜂。此外,農友也可利用蒸熟的黃豆粉80%加魚粉20%飼養麗蠅傳粉,這種麗蠅不會隨人類活動而離開棲息處,一旦完成授粉後,馬上噴施殺蟲劑撲殺,可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千萬不可裸施有機肥或雞糞來誘引大批蒼蠅傳粉,這些蒼蠅跟著人類活動,影響環境衛生。至於授粉昆蟲釋放時機,農友需留意釋放授粉昆蟲應在始花期開始至盛花期之間進行效果較佳,錯過盛花期,終花期因有畸
形花及花粉活力較弱、氣溫較低等缺點,著果較差。
(六)疏果
確實進行疏果並及早進行,是生產高品質棗的首要條件。如果留果量過多或太晚進行疏果,會導致果實小、糖度低、肉質鬆軟、良級品偏多之現象;反之,留果量適中,果實大、糖度高、質地脆且多汁,特級品較多。由於棗隨著枝梢生長持續開花結果,因此從枝梢前端至尾端都可留果,惟留果位置關係產期,前端留果者產期較早,果實較大;尾端留果者產期較晚,果實較小。
施行疏果作業,必須先剪除細弱下垂枝,然後再修剪日照及通風不良之交叉重疊枝,修剪後較易判斷適當的留果量;一般,蜜棗每隔2-3節留1果,中葉、三木、高雄8號、高雄11號等大果品種約4-5節留1果;著果整齊時,留果量還要減少;留果位置會影響枝梢承受力,留果於尾梢時為避免折斷,須進行吊枝。
(七)產期調節
棗產期集中於國曆1月至2月,加上其不耐貯運之特性,常常發生供銷失衡,價格低落,因而影響果農之收益。因此,若能提早至9月中秋節或延後至翌年3月間採收,將可擴展應市期、分散市場供貨量,達成產期調節及提高果農收益之目的。提及棗產期調節,一為提早產期,一為延後產期。利用的方法也甚多,包括主幹更新早晚、長梢修剪、早晚生品種之選用、主幹更新配合夜間照光之應用等。
1. 提早產期
(1) 種植早熟品種
利用品種間開花期早晚及成熟日數不同可以生產不同產期的棗。目前三木、中葉、高雄7號等品種之開花期較早,成熟日數也較短,屬早熟品種。栽培上需注意早熟品種應於國曆2-3月中旬前完成嫁接,8-9月開花著果,12月前採收完畢較佳。
(2) 提早主幹更新修剪配合夜間燈照
單一品種,例如蜜棗欲提早產期,可利用提早主幹更新配合夜間燈照方法施行。蜜棗之植株於國曆1-3月間施行主幹更新,待枝梢發育4個月左右花苞出現為照光適期。即5-7月的夜間,每公頃架設70-120盞40w日光燈,每夜照射6-9小時,處理20-40日,產期可提早至9-11月,較正常產期提早2個月左右。此外,夜間照光1小時停1小時至日出停止的燈照方式,在產期、產量上均和連續照光者差異不大。
不同燈具中,鎢絲燈及太陽燈對提早棗產期之效果最佳,惟考慮生長勢及產量表現,仍以日光燈及植物燈最好。整體而言,照光日數愈長、照光時數愈長、光度愈強,開花著果狀況愈好、枝梢生育愈弱、產期愈早、產量愈低。因此,實施燈照處理應視樹體生育狀況決定開始燈照期,照光後隨時觀察枝生育及開花結果表現,隨時有關燈的準備,不可照光過久,枝梢尾端及葉片會變小,影響生育。
2. 延後產期
(1) 種植晚熟品種
目前開花期較晚及成熟日數較長者為金桃、高雄10號及高雄11號,屬晚熟品種。栽植應注意選植花期較長的授粉樹,於國曆3月底以後主幹更新修剪或嫁接,10-11月著果,2月底至4月上旬採收較佳。
(2) 延後主幹更新修剪
棗主幹更新之早晚影響枝梢生育,早期主幹更新者比晚期主幹更新者,枝梢發育早,開花也早;4至5月晚期主幹更新者,一般枝梢生育較慢,開花結果期可延至10-11月,若於秋末 (11月) 著果,可將正常產期延至2至3月初,可避開盛產期。
(3) 疏花疏果技巧
利用疏花疏果技巧將早期花及早期果疏減而留下晚期果也是產期調節方法之一。此方式應考慮樹勢的強弱,生長勢強者將早期花及早期果處理後,新梢能持續開花著果,否則樹勢過弱無法再順利開花結果,應特別注意。一般而言,植株留果量大者,產期較留果量小者晚,惟大量留果時,植株若無法負荷即產生倒欉現象,應特別注意。
(4) 網室覆蓋技巧
一般,欲生產晚熟棗子,10月底至11月中旬之開花期一定要有適當的授粉昆蟲。若此時擔心早期果受果實蠅危害而網室已覆蓋,則會阻絕授粉昆蟲的授粉行為。因此,需於網室內釋放授粉蜜蜂或飼養麗蠅來傳粉。
(一)採收及分級包裝
棗之果柄周圍光滑平順無皺摺或果色淺綠轉黃者為最適的採收成熟度。一般由外觀顏色判斷成熟度,果實色澤愈黃,代表成熟度愈高、糖度愈高、愈不耐貯運、櫥架壽命愈短、果肉愈鬆軟;果實色澤愈綠則相反。品種間最適當的採收顏色依品種不同而有差異。例如蜜棗、雪蜜及高雄5號適當的採收顏色為淺綠色,高雄6號及高雄7號為淺黃色。產品在田區要避免曝曬,運回集貨場後儘快利用重量式分級機將產品分級,分級流程中佐以人工剔除有瑕疵的產品,務使每一個級次產品之色澤、大小、整齊度達到均一。
(二)儲藏及運輸
產品分級包裝後應迅速運送至市場販售。由於棗之櫥架壽命僅4-6日,為了保鮮或調節市場供果量,可以利用冷藏處理來保存產品,保存時底層墊不織布,並以塑膠袋為外袋包裝,7-8分熟蜜棗冷藏於2至3℃溫度下,可保存2-3週左右。不同採收成熟度之冷藏保存期不同,一般成熟度愈高愈不耐貯藏,成熟度愈低則相反。
利用健康管理模式來生產安全、健康、優質的棗,除了正確的肥培及病蟲害管理之外,在田間管理上,應選擇適合的栽培地點及品種,尤其在營養生長期,培養健康的樹勢,配合整枝修剪,讓棗樹光線充足及通風良好,蜜棗小花香氣濃郁,自然能吸引授粉蜜蜂訪花傳粉,提高著果率。在果實成長期,疏果確實不貪多,有適當的採收成熟度及分級包裝,建立優良品牌,可提高收益。
文章來源 :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健康管理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