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管理 > 甘藷

一、前言

二、栽培管理要點

三、收穫處理及利用

四、結語

前言
       甘藷又名番藷、地瓜等,為台灣重要雜糧作物之一,台灣位於熱帶和亞熱帶之間,環境條件適合甘藷生長。又甘藷以塊根和莖蔓進行無性繁殖,繁殖力強,栽培容易,適應性廣,風險少,安定性高,且富有營養價值,塊根和莖葉都可充分利用,因而甘藷的栽培遍及各地。甘藷塊根能製作多樣化之食品,是良好的輔助糧食,甘藷塊根含有豐富營養,除醣、蛋白質、膳食纖食外,尚有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B1、B2及C與礦物質中之鐵、鈣等,甘藷營養價值不亞於米食、麵食,甘藷膳食纖維量相當高,有促進排泄及預防便秘之效果,可調整米、麵粉、肉類等的生理酸性食品,減輕人體的代謝負擔,對人體健康很有幫助。

↑ TOP

栽培管理要點
一、食用甘藷栽培管理要點
(一)適合栽培之氣候與土壤甘藷適合栽培於溫暖地區,攝氏15℃以下莖葉即停止生長,台灣北部地區春夏秋均可種植,但以春夏為宜。一般以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為宜,過於粘重的土壤或過多砂礫的土壤,易造成塊根形狀不整齊,不適宜栽培甘藷。

(二)整地和作畦
種植前將土地利用耕犁或曳引機作業耕土,使土壤細碎、疏鬆和平整,然後把有機質和化學肥料等條施後,作成弧形的畦,畦面高約30-40公分。

(三)育苗
1.藷苗種類:
( 1)本田苗:於本田直接採苗,供種植用或自本田直接採苗植於苗床,供採苗用。採用本田苗時,應注意無病毒優良苗的選擇。一般栽培 2 - 3年後,需用優良種藷苗更新。
( 2)種藷苗:選拔藷形整齊之質優種藷直接育苗的方法,特點是易得品質優良的藷苗。

2.育苗方法:
( 1)植藷法:用種藷繁殖,採苗後直接供本田栽培。此法雖較能省工和節省土地,又可在短期內育成多量苗,但所需種藷數量多,且育成苗較細弱。如種植期為8-9月,應在5-6月埋下種藷。

( 2)植苗法:先由種藷育成藷苗,再經採苗繁殖後,供本田栽培的育苗法。此法育苗所需作業步驟較為複雜,也較費時工及需較多土地,但所需種藷數量較少,育成苗強壯,選擇優良苗機會多,如種植期為 8 - 9月,種藷下種應在4-5月,採苗田繁殖期,應在6-7月。

(四)選擇優良藷苗
 採用優良藷苗是栽培甘藷提高質、量的基本要件,採苗時應掌握優良苗的特性,理想藷苗必須是生長機能旺盛,節間短,節數 7 - 8節,有 6 - 5枚以上葉片,且莖粗大,強壯及長度約 2 5 - 3 0公分的先端苗或二節苗。不宜將品質不同的藷苗混合種植,以免影響產量。

(五)插植適期:
 北部地區春夏作3~7月,秋作8~9月插植為宜。

(六)適合之插植密度
 甘藷插植最適密度,宜考慮品種特性、土壤性質、環境條件及利用目的等而定。一般最適種植密度為行距 1 0 0公分,株距 2 5 - 3 0公分,每公頃約種植33,000-40,000株,例如台農66號因莖葉較茂密,行株距宜採 1 0 0× 3 0公分。若為配合機械作業採收,行距應略寬為120公分,株距25-30公分,每公頃約種植28,000-33,000株。

(七)插植方法
 插植方法直接影響甘藷塊根形狀的好壞、塊根的大小及收量的多少,因為近地面的節所生的藷數多而且大。反之插植過深者塊根少而且小,所以水平淺植比斜插法為優,將藷苗水平淺插土中以手輕壓平後覆土。

(八)中耕、除草、培土
 避免土壤硬化,於插植後一個月須進行中耕,同時施追肥並進行除草及培土等工作。但培土須注意以不超過原畦之高度為原則。

(九)灌溉和排水
 甘藷生育初期和中期,即插植三個月前後,如土壤過於乾燥並視實際情形灌溉2~3次(約插植後40、60、80天各灌溉一次 ),儘量保持土壤適濕狀態,勿使土壤乾濕發生急劇變化,以免塊根發生裂開。一般採用畦溝灌溉,深度以畦高之1/2-1/3為宜。生育期中藷田遭受淹水時,對甘藷生長不利,應注意排水工作。

(十)理蔓
 台灣地區氣候高溫多濕,甘藷莖蔓伏在地上,節間容易生根,故在灌溉或降雨後,依實際情形進行除草及理蔓1~2次,將蔓輕輕拉起再放置原位。如無特別需要,可不必舉行。

(十一)收穫
 甘藷之成熟期因品種不同,通常插植後5~6個月為收穫之適期,收穫須選擇晴天進行,先將地上部莖葉割去,大面積栽培可用甘藷收穫機收穫,小面積以犁進行採收,收穫後之塊根不要曝晒於強烈日光下,以免日光直接照射,傷害其組織而腐爛,亦不要堆積在一起而導致發熱霉爛。

↑ TOP

二、葉菜甘藷栽培管理要點
(一)土壤選擇
本品種適合於有機質含量高且排水良好之壤土、砂質壤土及黏質壤土栽培,適宜之土壤pH值在5.2至6.7之間。

(二)栽培期
  露地栽培之栽培適期,北部地區為3月至9月,插植期為3月至7月,中南部地區之栽培適期為 3月至 1 0月,插植期為3月至8月。設施栽培因有保溫效果,約可提前 1個月種植,因此北部地區利用設施栽培之栽培適期為 2月至 1 0月,插植期為2月至8月,而中南部地區之栽培適期為 2月至 1 1月,插植期為 2月至 9月。

(三)種苗選擇
  種苗應選生長健壯、節間短、莖粗大且無病蟲害之先端苗,長度約 2 0 - 2 5
公分,每段以 6至 8節位為宜,健壯的藷苗其發根力強,種植後能迅速發芽生長,可縮短生長期,提升品質,增加收益。

(四)栽培密度
  一般採用行株距25×25公分。若採寬畦栽培時,畦高 1 5 - 2 0公分,每畦插植4-6行為宜。

(五)插植方法
  插植時採用斜插或直插均宜,將藷苗基部 2 - 3節部分埋入土壤中,其深度約 5公分,插植後應輕壓藷苗基部土壤,可減少水分散失,提高成活率及整齊度。

(六)水分管理
  水分控制是栽培葉菜甘藷最重要的技術,高品質產品應注意灌溉水量,一般保持土壤濕潤且不浸水為原則,充分的水量有利於不定根發生並促進莖蔓葉之生長,栽培時可依栽培季節、氣候環境及土壤性質之不同,來調整灌溉水量,其中定時噴灌是最省工的灌溉方式。

(七)雜草防除
  插植初期田區極易發生雜草,可於種植後施用馬上除,每公頃施用 2 5公斤,並灌水使土壤濕潤,利於藥劑充分擴散,以抑制雜草種子萌發,亦可採用榖殼覆蓋,控制雜草發生,田間零星雜草應於開花前拔除,以免雜草種子散佈,降低雜草發生率。

(八)保溫措施
  於氣溫較低時,設施周圍應以塑膠布進行防寒處理,可促進甘藷莖葉之生長,延後生產期,增加產量及提升品質。

↑ TOP

三、收穫處理及利用
       葉菜甘藷於插植後約40-50天,分枝蔓長約30公分時,即可進行第一次採收,採收時以鐮刀割取先端嫩梢約15公分,採收後適度修剪莖蔓,可促進莖葉生育整齊,利於下次採收及施用追肥,修剪方法於畦面上15~20公分處修平,所留莖葉以覆蓋畦面且略見表土為宜。

↑ TOP

結語 

       甘藷塊根是很好的維生素 A及礦物質 鈣等來源, 尤其是以維生素 A 最為豐富,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如能每天適量搭食,對人體健康和預防文明病等,都很有幫助,故從營養、保健和經濟等觀點來看,我們必須對一向被視為是貧窮人吃的食物,應有新的評價和認識。在夏季高溫多濕之環境下,葉菜甘藷之莖葉生長與發育迅速,病蟲害少,栽培時可不必噴灑農藥,半直立型植株匍匐於地面,受颱風及豪雨之損害較其他葉菜類輕微,又具再生能力強之特性,可於颱風過後短時間內恢復生長,迅速供
應市場,有助於紓解災後蔬菜供應不足之壓力,為重要夏季蔬菜之一。

       近年來甘藷產業,在栽培技術方面,採用優良品種並嚴控藷苗品質,及進行產期調節,安全用藥及利用性費洛蒙誘殺甘藷蟻象,提高品質。在銷售方面,透過農會輔導農民組織產銷班,辦理共同運銷,分級包裝及加工利用,並協助展示促銷活動,擴展甘藷消費市場,增加農民收益。

 

文章來源:桃園區農改場 農業區專刊

↑ TOP

2024 © Lanlix 聯利農業科技 隱私權政策
0
購物車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