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蔥(Allium fistulosum L.)為蔥科蔥屬植物,為國人飲食生活上重要香辛類蔬菜,栽培歷史久遠。近幾年,臺灣青蔥栽培面積約維持在5000~5,300公頃,以雲林縣面積最多,次為彰化縣及宜蘭縣,其他各縣市均有栽培。青蔥在臺灣四季可種,目前主要栽培品種有三種:(1)北蔥:能在夏季高溫生長為其特點,不耐乾燥環境。葉身細長,葉肉薄,分蘖少。以種子繁殖,播種期3-6月,可供應9-11月市場需求。(2)四季蔥:適合秋冬氣候栽培,耐旱性強。葉型及面積皆較北蔥大,葉肉多而柔軟,分蘖多。除7-9月產量少外,其餘各月均有生產。(3)大蔥:耐寒性強,適合秋冬栽培。葉色濃綠,葉肉厚,葉身直立,分蘖2-3枝。食用部位蔥白長約30公分。以種子繁殖,播種期8-10月。
(1) 育成品種—蘭陽一號
「蘭陽—號」商業名稱為 「 青玉」 ,分株種 植至採收約需90天,楫株較耐熱,夏季產量每公頃達30公噸,蔥白較長,終年維持在15~22公分左右,顏色潔白不帶土黃色,植株開張較小,直立性,適合密植。本品種於宜蘭縣推廣後曾高達九成佔有率,並榮獲台灣省農業發展基金二等獎獎勵。
(2) 育成品種—福蔥—蘭陽三號
「福蔥-蘭陽三號」商品名稱為 「 福蔥」 ,較蘭陽一號耐熱且豐產,每公頃產量夏作達36公噸,秋作為39公噸;本品種蔥白長又粗(長度約19至20公分,直徑約1.1至1.5公分),口感好且品質佳,適合於5至10月栽培。此外,本品種春作時會抽苔,還可供食用蔥苔及花藝利用等。
(3) 育成品種—蘭陽四號
青蔥新品種蘭陽四號' 株高約70公分,蔥葉綠色,蔥白雪白,蔥白長19~21公分,分菓數平均8.2支,全年無過細過多之蔥管。本品種於春季不開花,適合分株行無性繁殖全年栽培,自分株種植至採收約需85~107天,平均約94天。產量表現良好,春、夏作產量每公頃26.5~39.2公噸,秋作28.0~36.5公噸。
一丶栽培氣候與土宜
.溫度
生育適溫因品種而不同,北蔥的生育適溫約23~30°C, 四季蔥約在16~25°C。種子發芽適溫介於15~25°C, 溫度高於30°C或低於10°C則發芽不良。蔥之抽苔開花與低溫有關,北蔥對低溫較敏感,稍低溫即抽苔;四季蔥則需較長的低溫方能開花。蔥白生長適溫高於15°C, 但較適冷涼地區,高溫下蔥白變薄且質地不佳。
.光照
對光強度要求不高,光補償點約1,200 lux , 光飽和點約12,000 lux 。光照過低,光合作用弱,同化物累積少,生長不良,光照過強,葉易老化 。
.水分
蔥葉表面多蠟質可減少水分蒸散,但缺根毛,吸水能力不足,故生 育期田間必須保持濕潤,惟根系分佈淺,不耐淹水 。
.土壤
青蔥忌連作,需與水田輪作,最適宜的土質為富含有機質的壤土,pH 5.5~6.5, 土層深厚丶排水良好丶富有機質,可生產出優質青蔥;砂土或礫土所生產之青蔥,葉肉較硬而品質劣 。 排水必須良好,否則蔥白與根易腐爛 。
文章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青蔥栽培管理
青蔥有機栽培操作手法各異,臺東地區冬春季節(12-5月)氣候較乾燥,尤適合實施有機栽培。茲列舉有機栽培時常用設施與資材,以及操作方法,提供施作者依實際需求選擇應用時參考。
(一)網室設施:為鍍鋅鐵搭架,水平棚架結構網室,高4公尺,外覆16目白色防蟲網,通風性良好
(二)整地作畦:本田於定植前先行整地,每分地施用固態有機肥(氮磷鉀含量分別約為1.5%、0.9%及1.5%,有機質含量約為60%,20公斤/包)100包當基肥,以中
耕管理機耕入土中混勻。若本田排水良好,直接以條植方式栽培。
(三)育苗:採用種子播種繁殖,以有機栽培介質,於128格穴盤進行育苗,每格穴置入3-5粒種子。待20日後,種子發芽成長至高約20公分時,將苗株種植於本田。行距80公分,株距15公分。
(四)中耕培土及灌溉:種植後約45-60日,當葉鞘與葉身的分岐點距離土面5 - 6公分時,配合施肥進行第1次培土,厚度以不超過植株葉鞘與葉身的分岐點為
要。第2次培土則在第1次培土後20-30日進行,以2次培土為宜。青蔥栽培除需適度灌溉外,因植株不耐淹水,故田間排水相當重要。以富含有機質土壤所生產之青蔥,蔥白純白柔軟,品質良好。
(五)施肥作業:種植後1星期,施用含氮量高之有機肥或有機液肥(依使用說明施用),其後每星期視植株生育情況,持續以高氮之有機肥或有機液肥補充養分。
(六)病蟲害管理:以蘇力菌1,000倍液防治甜菜夜蛾(管蟲),另以窄域油1,000倍液防治薊馬,危害嚴重時,則以500倍液防治。窄域油防治宜在早晨或陰天時進行,避免高溫下噴施而危害植株生育。
(七)採收:種植120天後,亦即第2次培土後30-35日,可視生育情形陸續進行採收。
文章來源台東區農業改良場-青蔥有機栽培管理
一、青蔥病害防治與管理
(一)銹病(Welsh onion rust)
病徵:
初在葉表面上形成橢圓形之隆起病斑,此為病原菌夏孢子堆,其後病斑轉呈深褐色,再來病斑縱裂並飛散出黃褐色粉狀之夏孢子。之後沿著病斑形成深褐色長橢圓形病 斑,即為病原菌之冬孢子堆。冬孢子堆色澤較濃,表皮呈銹色,末期中心部位亦會破裂,並釋放出紫褐色粉狀物。發病嚴重時,葉片為黃色粉物所覆蓋 ,繼之乾枯倒伏。
診斷要領:
葉表面出現橢圓形之病斑,病斑中央呈橙黃色,後期黃褐色,病斑散生或整個癒合於葉片上。
(二)紫斑病(Purple blotch)
病徵:
被害葉初呈淡褐色小型病斑,漸擴大成紡錘形,後稍凹陷為暗紫色紡錘形,邊緣為淡紅色~淡紫色,上下兩邊均黃化。在病斑上產生黑色黴狀物之同心輪紋。病斑部位常因呈帶狀乾枯,易由此部位折斷。
(三)小粒菌核病(Sclerotial disease)
病徵:
本病發生於青蔥葉部尖端或近於尖端部位及花梗上,被害部位由先端或中間褪成褐色,漸次及於下方,葉或花梗枯死下垂,被害部經日曬後葉表面變成白色,其表皮下則生出胡麻樣之菌核,起初呈乳白色,後變為黑色。 般葉蔥病葉大多在下垂地面上時開
始生成菌核,但亦有在懸掛之枯葉上生成菌核者。北部冬春季降雨頻繁時,各蔥園均會感病,往往造成整個蔥園枯黃 片,在發病株旁的蔥株由於菌核產生子囊盤子孢發芽均勻,蔥葉片多呈白色斑點狀的病斑,之後葉片才漸變成白色條狀病斑,每株蔥僅餘中間新葉二、三支尚稱完整,且由於葉數變少,光合作用不足,致蔥支均變
(四)白絹病 (Southern blight)
病徵:
本病最初發病於株莖基部呈水浸狀病斑,較嚴重時之罹病株呈現倒伏狀,葉片枯萎,並於地際至被害組織表面長出白色棉狀之菌絲體,後期於菌絲體上形成多數白色的小菌核,漸變為棕色及紅棕色或深褐色,於沙質土壤危害較嚴重。
(五)立枯病 (Stem rot)
病徵:本病危害部位均在地際部下位葉,罹病葉片變黃,葉柄處極易乾縮,葉片茂密及通風不良處較易發生,本病 般發生於七月上旬至八月下旬期間,高溫多濕時易發病,尤其在一陣西北雨過後之高溫悶熱期間。
(六)疫病 (Phytophthora blight)
病徵:
本病初在靠地基部葉鞘處發生水浸狀壞疽斑,後迅速蔓延至葉上部,距葉尖15公分處最易發生,被害葉片反轉扭曲呈腰折狀,葉片基部有水浸狀病斑,蔥株呈生長不良失水狀,蔥葉下垂,整株黃化,莖基部腐爛而植株倒伏。青蔥植株在本病初發生時病徵易和感染軟腐病植株混淆,感染本病不會有惡臭味產生,但本病亦會和軟腐病合併為害蔥植株。
(七)細菌性軟腐病(Bacterial soft rot)
病徵:
本病於高溫多濕氣候環境最易發生,由青蔥葉基部首先出現水浸狀小斑點,環境適宜時則迅速蔓延擴大,而使整個組織軟化腐爛,亦可造成田間缺株或引起植株矮化、萎凋、倒伏、枯黃等徵狀。青蔥植株在本病初發生時病徵易和感染疫病植株混淆,但本病 病株易腐爛產生惡臭,植株腐爛呈軟化腐敗狀。
診斷要領:罹病植株具軟腐病徵,挑取軟腐組織置於水中,可見雲霧狀混濁現象。
(八)根瘤線蟲(Root-knot nematodes)
病原生態:
主要危害根部,在大小根系之根部組織產生圓形至長梭形小腫瘤狀物,嚴重的腫瘤常導致罹病患部裂開。在適宜氣候下,栽培於砂土者較在黏土者易受線蟲危害。根部被侵入的溫度範圍為12~35 C , 16 C以下少見本病害發生。根瘤線蟲寄主範圍很廣,在台灣發生極為普遍。蟲體可在土壤中長期殘存,故土壤為重要的感染源。成熟的雌蟲排放卵塊於根瘤外面,待卵孵化後,游離之二齡幼蟲,可繼續感染細根及新根,雌成蟲在排卵或幼蟲侵入組織時,均會造成傷口,也有利於其他病原侵入,因而軟腐病也隨之猖獗。
(九)病毒病(Virusdisease)
病徵:罹病株上葉片變黃,略顯萎縮,由外葉向內葉枯萎。
二、青蔥蟲害防治與管理
(一)甜菜夜蛾----俗名:管蟲、夜盜蛾,青蟲。
(二)蔥薊馬
(三)蔥潛蠅
(四)根蟎
文章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青蔥栽培管理
蔬菜的有機栽培,以避免傷害土壤、水資源及農業生產環境,生產健康優質產品為其主要目的。相較於傳統慣行栽培管理,需投入更多心力,有機資材成本
也較慣行農法為高,這是投入有機栽培業者必須注意之處。
文章來源台東區農業改良場-青蔥有機栽培管理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