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形狀、高度及花序的大小、結構、顏色等具有多種不同之變化,其變異性之大,可以多彩多姿四個字來加以形容,因此除可供油用及食用外,亦為觀賞用或維護生態景觀之最佳作物。又向日葵植株還原土壤後,除可供應土壤有機質外,因其植體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鈣、鎂及鋅等主次要營養成分,亦可兼作為綠肥作物。台灣於民國9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輪流休耕田至民國93年估計約增加至20萬公頃以上,為配合政府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政策,建議推廣景觀綠肥用向日葵,俾建立景觀點發展休閒農業並兼作綠肥,對於因產業結構調整後,增加土地之有效利用及生態環境改善,將有莫大幫助。
一、來源
向日葵俗稱葵花、葵花籽、日頭花、太陽花,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美國西部,係Helianthus屬67種中之一種,包括有野生種、雜草種及栽培種三種。向日葵此名乃直接取自它的屬名Helianthus ,希臘語helios意為太陽,anthos意為花。
根據考古學家考證,栽培種向日葵美國印地安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即開始栽培,供為食用、觀賞用及藥用。公元1510年輸入西班牙,1568年以後再由西班牙逐漸東傳至大半個歐洲,1769年由荷蘭再北傳至俄國。傳入歐洲之第一階段供為園藝栽培觀賞用,第二階段則供為食用栽培,1830~1840年俄國農民開始作油料作物栽培。由於俄國擴展為油用及在品種改良有突破性之進展,1880年乃由俄國再引入美國及全世界各洲栽培,1968~1970年育種家克服了利用雜種優勢生產雜交一代種子之困難,育成推廣雜交種,向日葵乃由早期的次要作物,逐年發展為現今的世界性重要作物,2000年世界栽培面積已超越2,200百萬公頃,並與大豆、落花生及油菜同列為世界四大食用油料作物。
二、植物性狀
向日葵種的變異性很大,株型可分為不分枝型(單莖)及分枝型二種,分枝型又可分為基部分枝、頂部分枝及整株分枝三種型態,植株高度0.5~5.0公尺,少數甚可高達12公尺,莖徑1~10公分,通常早熟品種較矮,中晚熟品種或大粒種較高;葉淡綠色至深綠色,基部葉對生,第5對以後互生(輪生),葉片數在單一莖上從8~70片不等,通常晚熟品種葉片數較多,整葉外部形狀共有槍尖形等9種,以心臟形佔最大部份;花序為頭狀花序,由花托、花苞、舌狀花及管狀小花等四部分組成,花序直徑6~75公分,有700~3,000個管狀小花,由花序中心作放射弧形狀排列,舌狀花的顏色通常為金黃色,但亦有可能為淡黃、桔黃、紅色、混合色及紅黃相間等多種顏色,排列在頭狀花序的外圍,舌狀花的數量與形狀變異很大,大約有正常型、多數型、短數型、中心型、菊花型與典型之中間等六種型態,頭狀花序開花時大部分都朝向東,成熟時由於種子發育完成重量增加通常均往下垂;種實大小變異相當大,由殼與仁兩部分組成,花序外圈種實較大,內圈較小,長7~25公釐,百粒重4~20公克,其形狀縱向為長形、卵形或近乎圓形,橫向為扁平到近乎圓形,其顏色有多種,可由純白色、灰色或黑色摻入不同的褐色、灰色或黑色條紋而構成。向日葵仁含有豐富的油分及蛋白質,油分以含不飽和脂肪酸之亞油酸、油酸及維他命E為主,為有益身體健康之高級食用植物油。
從以上植物形狀之描述,可知向日葵在植株形狀、高度及花序的大小、結構、顏色等具有多種不同之變化,加以開花時有朝向太陽之習性,可謂多彩多姿,因此除油用及食用作物外,亦為一最佳景觀綠肥作物,宜多加推廣利用。
三、適應性
向日葵栽培的適應性較其他主要經濟作物為廣,它可生長於廣大緯度範圍內,少雨量及短生長季節地區,尤以大部分溫帶地區最適於生長。一般來說,從北緯49度至南緯41度,年雨量在350公釐以上,凡可種植玉米的地區均可栽培。
向日葵最適栽培溫度為21~24℃,適宜之發芽溫度至少需在8~10℃以上,緯度平均每增加1度,播種至開花期所需日數則增多1.9天;向日葵要有適當的光線,才能正常發育生長,設施栽培常因光線不足,溫度增高,造成徒長發育不良;向日葵之耐瘠性,較玉米、小麥及馬鈴薯等作物為強,通常以排水良好,富於有機質之砂土或壤土生長最佳,過於粘重或排水不良地區則不適合,雖然其耐鹽性較高,但鹼性土壤不宜種植。
台灣年平均溫度最低12℃,最高30℃以上,年雨量1,500~2,000公釐,全年均適宜向日葵栽培,惟9~10月播種最佳,其次為2~3月,6~7月為颱風多雨季節避開為妥。
四、品種分類及品種特性
栽培向日葵依栽培利用情形而言,可概分為三大類:1.油用向日葵:通常植株較矮,早熟,種實較小,殼薄,含油率及剝實率較高,但產量較低;2.食用或寵物飼料用向日葵:植株較高,晚熟,種實較大,殼厚,產量高,但含油率及剝實率較低;3.觀賞用向日葵:以切花、盆植及花壇栽培為目的,通常著重花的顏色、構造及大小形態為考量,均有別於油用及食用向日葵。
五、具有淨化環境能力
隨著工業的發展,採礦、冶金、電鍍等工廠廢水之排放,肥料及殺蟲劑之過度使用,均造成土壤受重金屬之嚴重污染,向日葵具有生長快速特性及吸收重金屬之能力,對被污染之土壤,可大量種植向日葵吸收重金屬,然後處理向日葵植株殘體而復育。
向日葵從播種至成熟期整個過程,可分為五個生育期,從播種至發芽為8~11天,發芽至花蕾出現為33~35天,花蕾出現至始花期為17~27天,第一朵花開花至最後一朵花開花為6~8天,最後一朵花至成熟期為30~36天,合計全生育期約為94~117天(謝等1970,Robinson et al.1971),至最後一朵花開花期約為64~81天。影響向日葵此種生物氣候發育的主要因素為溫度,因此,栽培地區、播種期及品種的不同各生育期日數均會有所差異。茲就景觀綠肥用低投入之栽培觀點,配合上述各生育期及以雜交向日葵台南一號品種為基準研訂其栽培管理要點如下:
一、播種
1.播種期: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所規定之休耕期間,台南地區第一期作為2月1日至6月30日(雲林2月15日至6月30日,嘉義、台南縣市2月1日至6月15日),第二期作為7月1日至11月15日(雲林7月15日至11月15日,嘉義、台南縣市7月1日至10月31日)。向日葵最適播種期為秋作(第二期作)9~10月,春作(第一期作)2~3月,它考量的因素包括成熟期及種子品質。景觀綠肥用於開花後期就需翻埋,亦即祇需64-81天,因此,為配合休耕期間其播種期可以不必考慮種子品質等問題而略為放寬,其播種期可調整為春作(第一期作)2月中旬~4月下旬,秋作(第二期作)8月中旬~10月中旬,裡作10月下旬~11月上旬(嘉義、台南縣市可延至11月中旬)。春作花期易遭受雨害,愈晚播愈嚴重,秋裡作則較無災害,花期景觀優美。
2.播種方法:分整地與不整地二種方式。
(1)整地栽培:可採用撒播、條播或畦播,於播種適期前整地,將種子均勻撒播田間後,再用迴轉犛耕耘覆土,覆土最適深度3公分,不可超過6公分,或直接利用播種機條播或畦播。向日葵因有朝東之習性,採用東西向條、畦播,開花時排列、方向整齊美觀。
(2)不整地栽培:裡作栽培可採用此方式,即二期作水稻收割前一日將種子均勻撒播於田間,翌日收割水稻同時,利用收穫機及收穫機所細切之稻草鎮壓及覆蓋種子。注意土壤需保持溼潤,稻草舖撒均勻及防止種子被鳥害,以提高種子出土率。
3.播種量及栽植密度:以每公頃種植17~27萬株即可,採行撒播方式每公頃種子用量12~15公斤,若採機械條播或二行畦播方式,行株距60×10公分或75×5公分,每公頃種子用量則祇需8~12公斤。
二、施肥:向日葵為菊科一年生作物,必須酌施肥料才能生長良好。
1.施肥量:每公頃硫酸錏350~450公斤、過磷酸鈣350公斤、氯化鉀100~150公斤。
2.施肥方法:分二次施肥,硫酸錏及氯化鉀的半量,過磷酸鈣全量作基肥施用,其餘硫酸錏及氯化鉀半量於花蕾形成初期作追肥施用。不整地栽培則分別於播種後20~30天及40~50天分二次作追肥施用。撒播撒施、條畦播條施,惟均應在葉面乾燥後施用,避免肥料附著於葉面,形成肥傷。
三、灌排水
向日葵雖然抗旱,但為增加鮮草產量,景觀美好,仍應注意灌排水,即如遇乾旱應於花蕾形成初期及開花始期實施二次灌溉,以促進生長,採用撒播或條播時應每隔10公尺留一排水溝,以利排水。
四、除草
向日葵幼苗期生長緩慢,為避免雜草妨礙其生育及後作雜草量增加控制困難,應於萌前施用殺草劑除草。於播種覆土後種子萌芽前,施用34%施得圃乳劑180~200倍(闊葉草)混合87.3%金除豪(左旋莫多草)400~500倍(針葉草)除草。
文章來源: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91-1 (No.119)-向日葵栽培管理
向日葵在花蓮地區種植面積較少,只有97年在鳳林、光復,及98、99年瑞穗 鄉富興村種植,病蟲害調查時間分別於12~2月及5~7月間。在台灣根據文 獻記載常見病蟲害種類,病害有空胴病、細菌性斑點病、白絹病(小粒菌核 病)、菌核病、白粉病、銹病、灰黴病及病毒病等,調查期間只觀察到花蓮地 區目前有黑斑病、菌核病、白粉病及病毒病等四種,在1~2月菌核病、白粉病 最嚴重,5~7月則黑斑病最嚴重。向日葵病害以黑斑病危害最嚴重,在田間任 何時期種植皆會發生,夏季期間高溫多雨時期危害最烈,在風雨過後病害蔓延 迅速常造成整片田焦黑枯死。蟲害有危害花部者有番茄夜蛾、甜菜夜蛾、薊馬 等,危害葉及莖部有金龜子類、台灣黃毒蛾、蚜蟲、粉蝨、切根蟲、斜紋夜蛾 等,危害根部有甲蟲類及象鼻蟲類等。但調查期間發現有斜紋夜蛾、葉蟬、潛 葉蠅等危害,其中以斜紋夜蛾危害較嚴重。
(一)黑斑病 Alternaria leaf spot or blight
●病徵: 由真菌 Alternaria helianthi 引起,會在葉片形成不規則黑褐色斑,邊緣有黃 暈,病斑逐漸擴大,或數個病斑融合在一起,造成葉片捲曲、破損或枯萎。 本病多在下位葉先被感染,病斑會擴及到莖及花,文獻記載 A. zinniae 以及 A . alternaria 亦會感染。本病原菌在高溫高濕極適合發展,尤其在夏季多雨時蔓 延極為迅速,嚴重時整片田區植株呈現焦黑萎凋。本病原菌會殘存在植株的 殘體、土壤及種子上,作為下一次的感染源。
●防治建議: 1. 藥劑防治:可參考百日草之防治。 2. 種子消毒:因本病原菌可藉由種子帶菌傳播病害,為避免田 間農藥殘留,污染環境。依據本場試驗結果,可將種子以次 氯酸鈉(濃度0.52%,浸漬10~15分鐘,再以清水沖洗), 或溫湯浸種(57℃,浸漬20分鐘)作消毒殺菌處理,減少田 間罹病度,並促進發芽。
(二)白粉病 Powdery mildew ●病徵: 由真菌 Sphaerotheca fuliginea 引起,多發生於冬季潮濕少雨時期。主要危害葉 片,會在葉面上形成一層污白色的粉斑,逐漸變為灰白色,病斑擴大,互相連 結至整葉,終致使葉片枯死。本病原菌在葉片上會影響光合作用,通常在植株 中下位葉或陽光照射不足的地方易發生。
●防治建議: 一般栽種於休耕農地,不建議施用藥劑防 治,以維護環境不受化學藥劑污染,若為花 卉業者、居家則可以下列方法防治:
1. 藥劑防治:參考植物保護手冊花卉類之 白粉病藥劑,如10%二氟林乳劑3000 倍、50%保粒黴素水溶性粒劑5000倍、 5%易胺座乳劑1000倍等,施用時應先行 小面積藥害測試。
2. 非農藥防治:以無患子和葵花油乳化後 稀釋500倍,或小蘇打(碳酸氫鈉)稀釋 200~500倍進行防治。
(三)菌核病 Sclerotinia rot
●病徵: 由真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引起,多發生於冬季潮濕多雨時期,在20~ 25℃病勢發展最快。自幼苗開始到花盤形成前都能發生,其病徵主要在莖基 部,繞莖形成淡褐色水浸狀病斑,潮濕時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後期病斑乾 枯呈灰白色,邊緣呈褐色,表皮破裂,由於莖內輸導組織遭受破壞,影響了 養分運輸,葉片開始由下向上逐漸變黃、枯萎而脫落,最後造成整個植株直 立枯死。 病原菌會在莖內會形成黑色菌核殘留田間,作為下一次的感染源。筆者於瑞 穗鄉富興村同一田區連續調查,若田區感染後,於隔年再種植病害發生更加 劇,造成全園幾乎倒伏。
●防治建議:
1. 藥劑防治:依據台中農業改良場試驗結果,有50%大克爛可濕性粉劑2000 倍、50%免克寧水分散粒劑1000倍、22.8菲克利腐絕水懸劑1000倍、37% 護矽得乳劑1000倍、55%貝芬同可濕性粉劑1000倍、50%撲滅寧可濕性粉 劑2000倍等,施用時應先行小面積藥害測試。
2. 田間管理:菌核病發生時,將病株移除,減少菌核落在田間,降低感染 源。嚴重發病田可淹水處理3週以上。
3. 翻犁深耕病殘株入土,但很難避免有少數菌核仍留在土表,因此深犁後應 配合浸水處理效果較好。
(四)病毒病害 Virus disease ●病徵: 筆者於98年2月於瑞穗鄉富興村調查時,發現整園向日葵生長不佳,植株葉 片畸形或扭曲,葉脈明顯突出,推斷可能為病毒病害。向日葵病毒病害種類 有多種,國內目前僅有黃化班點病毒病之報告,與筆者發現的病徵不同,調 查田間時亦發現銀葉粉蝨密度相當高,不知是否為媒介昆蟲,有待進一步鑑 定。
●防治建議:
目前病毒病害仍無防治藥劑,向日葵病毒病害依據國外文獻可經由機械、蚜 蟲、薊馬、線蟲等媒介傳播,因此防治建議上:
1. 田間發現病株時,馬上拔除,減少田間感染源。
2. 防治媒介昆蟲,避免田間傳染或減少田間傳播速度。
(五)斜紋夜蛾 Common cutworm、Army worm、Cluster caterpillar
學名: Spodpptera litura (Fabricius)
分類: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
別名:夜盜蟲
●危害特徵: 幼蟲白天潛伏於殘葉、土粒間、或接近土面之葉下,日落前再爬出危害。幼齡 時長取食葉下表皮而殘留葉上表皮,其特徵會形成一薄膜;老齡幼蟲可取食植 株地上任何部位,尤其在葉面上會啃食留下很大的蟲孔。調查期間發現幾乎整 園多數植株葉片皆被啃食,造成葉面有不規則 圓形孔洞,相較於百日菊危害更嚴重,但對植 株生長影響不大,若為剛發芽成小苗的植株, 則常被啃食殆盡。
●防治建議:
1. 藥劑防治: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花卉類推 薦藥劑,如46.5%撲滅芬普寧乳劑,稀釋 1500倍,施用前應先行小面積作藥害及藥 效測試。
2. 有機田區或避免污染田間土壤及環境,可 施用蘇力菌。
(六)葉蟬類 Leafhopper
分類:同翅目(Homoptera)、葉蟬科(Cicadelliae)
別名:浮塵子、跳仔
●危害特徵: 危害方式會在葉片上針刺般吸食汁液,破 壞葉綠體,被害葉面出現無數黃白色斑 點,嚴重時變黃,甚至枯萎,提早落葉。 但對植株生長影響不大,多發生於田間周 圍,也零星分佈於田間。
●防治建議:
1. 藥劑防治: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花卉 類推薦藥劑,如50%滅必蝨可濕性粉劑 1000倍、40%納乃得水溶性粒劑1500 倍、50%達馬松溶液2000倍40%、三 落松乳劑1000倍、20%阿巴汀乳劑 4000倍、2.8%畢芬寧乳劑2000倍、 2.8%賽洛寧乳劑2000倍、4.95%芬普尼 水懸劑2000倍、20%芬化利乳劑3000 倍、25%布芬淨可濕性粉劑1000倍等 藥劑,施用前應先行小面積作藥害及藥 效測試。 2. 若於種植於小面積花圃,可清除附近雜 草。
(七)非洲菊斑潛蠅 American serpentine leafminer
學名: 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
分類:雙翅目(Diptera)、潛蠅科(Agromyzidae)
●危害特徵: 非洲菊斑潛蠅其幼蟲在葉內鑽營取食,喜好危害豆科與菊科作物。雌成蟲利用 產卵管鞘戳破葉表皮產卵,幼蟲乳白色至深黃色,藏於葉內蛀食葉肉組織,形 成不規則行之彎曲之蛀道,造成葉片蜿蜒曲折地圖狀痕跡,影響作物外觀,降 低光合作用,傷口易引起黑斑病二次感染。三齡期幼蟲成熟後從蛀道中爬出葉 面或掉落土中化蛹。調查期間僅零星分佈於田間。
●防治建議:
1. 藥劑防治:可參考植物 保護手冊花卉類推薦藥 劑,如2%阿巴汀乳劑 1000倍、50%培丹水溶 性粉劑1000倍、40%三 落松乳劑1000倍、50% 硫賜安可濕性粉劑1000 倍、75%賽滅淨可濕性 粉劑4000倍等,施用 時應先行小面積藥害測 試。
2. 發生數量少時,摘除被害葉片銷毀,以免羽化後飛出繼續產卵危害。
3. 吊掛黃色黏板降低田間棲群密度。
4. 生物防治:該蠅本地寄生蜂中之異角釉小蜂、華釉小蜂、岡崎釉小蜂 ( Chrysonotomyia okazakii (Kamijo)) 及底比斯釉小蜂( Chrysoncharis pentheus (Walker)),均對該蠅第三齡幼蟲具產卵偏好性,寄主一被寄 生即失去取食能力,並於數小時內死亡。
文章來源:花蓮地區景觀與綠肥作物病蟲害圖說-向日葵
向日葵植株形狀有不分枝型及分枝型二種,植株高度0.5~5.0公尺,花序直徑6~75公分,舌狀花的顏色有金黃色、淡黃色、紅色、紅黃相間及混合色等多種變化,舌狀花的排列有正常型、菊花型等六種型態,花序開花時有朝向日出東方之習性,植體含有氮、磷、鉀、鈣、鎂、鋅等營養成分,適應性強,栽培容易,管理簡單,每公頃鮮草產量45~57公噸。因此,除作為油用及食用外,亦為一不可多得之最佳景觀綠肥作物,吾人宜多加發展利用,以增加休耕農地之利用及維護生態環境,進而發展休閒農業。
文章來源: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91-1 (No.119)-向日葵栽培管理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