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管理 > 花卉-菊花

一、前言

菊花之設施栽培

、菊花之健康管理 

四、結語

 

  • 前言

      菊花自古以來就一直為人們所喜愛,也是現今全球需求量最多的切花。菊花的原生地分佈於中國、朝鮮半島、日本等地,範圍很廣。18世紀時,由中國及日本傳至歐洲、美洲,經過不斷的改良,而成為現今主要的菊花栽培種。目前栽培種菊花係由中國與日本多種野生菊所雜交而來的。在1920年代中,Garner與Allard發現植物具有感應光照週期的特性,利用光週感應控制菊花開花,使菊花可以週年生產。然而品種間之花芽分化、發育對日長和溫度的反應各有不同,栽培方式變得相當多元化,例如露地、施設、促成等各種模式。菊花設施栽培日趨盛行,而適當的土壤與肥培管理為確保菊花產量與品質重要之一環。本文謹以日本與歐美各國菊花栽培管理理念為例,介紹菊花設施栽培管理,並推薦適合台灣地區之養液滴灌管理方法,供為栽培者之參考。

↑ TOP

  • 菊花之設施栽培

一、種苗繁殖

傳統菊花栽培之種苗為裸根苗。傳統取穗後插於泥炭土與粗砂各半之插床,在插床發根期間不必施肥,插穗在發根後挖取並種植。日本及哥倫比亞也以同一模式栽培,但目前英國與荷蘭則已進步到使用造塊扦插,造塊由扦插介質壓縮成塊狀,英國的規格為5×5×3公分,而荷蘭規格為4.3×4.3×4.3公分,插穗插入泥炭塊後,苗床加溫維持在20~21℃以促進發根。

扦插室以50~60%的遮陰網遮光,並保持扦插室的濕度。歐洲地區大多以塑膠布蓋住育苗盤,以確保濕度而不用頂部噴灌。每年四月至九月的強光期則使用白色塑膠覆蓋,降低強光。此種育苗方式必須預防扦插材料帶有病原,尤其是灰黴菌Botrytis和Pseudomonas。扦插材料最好先經殺菌劑處理,否則在塑膠布下的100%濕度,病害往往一發不可收拾。

↑ TOP

二、植床準備

       菊花栽培必須有良好的土壤管理,因此要有正確的肥培管理等園藝操作技術。一般而言,設施內表土20至25公分的耕種層便足夠菊花生育,但經長期耕作之後,25公分下的土層會形成硬盤,會造成排水不良,因此建議每年至少一次以50公分深的長犁打破硬盤,並使有機質及空氣能翻入土中,以保持土壤之保肥力及通氣性。

       對於黏重型土壤,初次種植時為了使土壤保有良好的通氣性,添加有機質是土壤管理的首要課題。有機質的種類以泥炭土及腐熟堆肥為主,綠肥或前作的植體也可打入田間增加土壤之通氣性。反之,砂質土壤通氣性佳,但有機質之分解氧化也比較快速,因此反而需要添加更多之有機質。對於有機質不足的地區,甚至每公頃添加50公頓堆肥都不算多。以此栽培方法,在第一次種植之後每季自菊花殘體及泥炭土塊補充之有機質,便足夠供應下季菊花生產。

↑ TOP

       植床準備可以推至前一作的最後一次灌溉起算。最後一次灌溉量的標準,是以可維持至採收完畢後仍有充足的水分以進行翻耕及蒸氣消毒。

採收完畢後將殘株切碎至土壤表面下,再翻耕至土中。依歐洲習慣,在最後一次灌溉之前,於田間取樣土壤進行土壤肥力分析,因此採收完畢整地前便能獲知土壤肥力,決定基肥用量。表2為最佳的土壤肥力標準值,另外土壤EC值為2.5,pH為6.0至6.5。基肥主要為硝酸鈣、硝酸銨、硫酸鎂、磷酸、石灰或碳酸鈣等。基肥施用必須均勻一致,有些農戶只講求時效,但無法均勻施用,致使肥力不均,切花良品率也就降低。施用基肥可同時添加殺菌劑以減少Rhizoctonia的危害,再將肥料翻入土面下5至7公分後,再進行土壤蒸氣消毒。 

↑ TOP

三、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具有三大功能:1.殺死土壤中有害病原菌。2.分解及釋放土壤殘留之肥料及有害物質。3.加溫土壤,使土溫適合菊花栽種。栽培者可依良品率高低、土傳病害及鹽類累積三項標準決定是否需進行土壤消毒。在某些地區必須每季消毒,有些地區則2至3作之後才消毒一次。

       除了蒸氣消毒外,也有快閃消毒法(Flash steaming)及溴化甲烷的消毒方式。快閃消毒只消毒表土3~5公分深,蒸氣消毒15分鐘便足夠分解有毒物質及加溫土壤。一般建議一年施用一次標準蒸氣消毒,每作之間施用15至30分鐘的快閃消毒,但以台灣目前的配套措施尚無法實施。溴化甲烷消毒對萎凋病極為有效。一般在周五下午施用並通風偵測後,於隔週周二上午進行栽植。然而溴化甲烷的毒性強,容易發生危險,目前有以氰化物(-CN)代用如烏肥,而烏肥的使用如同溴化甲烷,需在種植前1週均勻佈施且充分灌水才能發揮效用。另外化學藥劑如快得寧(quintozene)粉劑每平方公尺施用13公克便足以控制莖腐病(Rhizoctonia)的危害。

↑ TOP

四、栽培密度

       荷蘭與英國的標準畦寬是1.5公尺,栽培密度為12.5公分×12.5公分。台灣則仿荷蘭栽培模式,標準畦寬是1公尺,每畦皆有間隔20~30公分的走道。而鐵支撐網的密度為每1平方米有8×8=64格,網格的大小同樣為12.5公分×12.5公分,因此可以利用網格去定位植株。網格定位植株有不同方式,不同定格方式則會決定種植密度(如圖2),因此定植標準若每格1株,其栽培密度為100%。         在歐美國家其緯度高,一般在4月至12月上旬光線較足,多使用較高栽培密度,而12月下旬至4月上旬冬季光線不足,栽種密度必需降低,可用83%或75%兩種密度。採用83%的密度,每5行只種4行時,株距變成15公分,或者以Efford排列方式以斜角方式每3行空1格方式進行。另外在光度不足區域可跳格種植成75%。因台灣的日照強,為了防止側畦植株長側枝或側花蕾,一般通則是在二側每格種植2株,因此在每平方米內有80株,栽培密度125%,扣除田間走道,每分地約有55,000株。但栽培密度會依栽植的品種、栽培地區的環境氣候與季節而有所不同,如大菊品種’東方白’以100%或75%較適宜,而’Santini’品系則栽培密度則可提高些。

↑ TOP

        台灣菊花栽培採用的是裸根苗,所以定植時前需將植床土壤充分打碎及灌水,以便能夠挖掘種植,種植則依圖2在網格內定植。當定植後需再充分灌水,並開始電照處理,通常以噴灌方式澆水,1週後開始可以配合養液灌溉,約2~3週後,菊花株高己有20~25公分時停止電照,最後植株高度多花菊品系可有110~120cm,大菊品系可有140cm,而’Santini’品系則90cm左右。

      切花菊的水分管理相當重要,台灣大部分設施栽培業者己頂部噴灌系統與滴灌系統兩者配合使用。因種植為裸根苗之故,定植初期使用噴灌,可增加空氣濕度,並使根系充分伸展,基本上是維持土壤濕度在以手觸摸有濕潤感即可。後期(約在定植後1週)採用滴灌,因滴灌可保持莖葉部的乾燥,減少灰黴病及莖腐病的發生,並可配合養液灌溉,以增進肥培效率。

↑ TOP

五、水分管理

       切花菊的水分管理相當重要,台灣大部分設施栽培業者己頂部噴灌系統與滴灌系統兩者配合使用。因種植為裸根苗之故,定植初期使用噴灌,可增加空氣濕度,並使根系充分伸展,基本上是維持土壤濕度在以手觸摸有濕潤感即可。後期(約在定植後1週)採用滴灌,因滴灌可保持莖葉部的乾燥,減少灰黴病及莖腐病的發生,並可配合養液灌溉,以增進肥培效率。

       灌溉的水量依蒸散率、土壤質地、地點及設施型式而有所不同。日照強且空氣乾燥的氣候條件下,完全覆蓋土面且快速生育的菊花一週內需要38mm的水量(每平方公尺25公升),因此土壤含水充足,種植前1週需充分灌水。但接近切花成熟期時,水分可降低20%左右。但最後一次灌溉必須充足,才能不耽擱下一作菊花之整地工作。整個生長期的灌水分配如表3、4、5所示。但灌水的時間、次數及量仍需視狀況而定。例如光照不足、低溫期開始或短日處理時不可過度給水;在強日照及長日營養生長期時則不可缺水。

↑ TOP

六、肥培管理

       基肥之使用原則是提供菊花生產時大部分主要元素及次要元素。而追肥的施用則是因應生產季節、作物生育時期及生育速度而補充的不足氮、鉀肥料。一般而言,利用滴灌進行養液土耕,以提供氮肥及鉀肥為主,並利用兩者的比例控制生育,但若能添加鎂肥、鐵肥及硼肥將有效提昇切花品質。定植四週後逢機採收15片成熟葉片進行養分分析,將可決定追肥之氮鉀比,同時也必須知道是否補充鎂、鐵等微量元素。整個產期的氮鉀肥比率是這樣的:在種植前3~4週的比率為1:1,之後調整為1:2,在發蕾開始著色前2週調整1:3。肥料的施用的基本方法詳見表3、4、5,另外也需依植物生育狀況而調整。

氮:氮肥可說是最重要的營養元素,尤其將植物殘體拌入土壤增加有機質時,細菌需要氮素分解殘體,因此會和菊花苗競爭氮素。在定植後三週內若缺乏氮素,將造成產量下降開花不良,因此追肥中需要至少150ppm的氮素,而砂質土壤在高溫下易流失氮素的狀況下,更需要250ppm的高氮補充。土壤中有機質多則可防止氮素流失,氮素不足下植株變小,花數變少及莖粗變細。

鉀:每年9月至隔年1月的低溫弱光條件下,鉀肥可多施用甚至可以超施,因鉀肥可防止花莖過軟並增添花色及肥厚細胞壁。但在每年3月及4月時鉀肥不可過多,在冬季則常用N:K2O=1:3比例,但在夏季必須使菊花快速生長時,則必須調為1:1比例,否則高鉀肥會抑制作物生長。

錳:部分地區因土壤質地影響,尤其土壤偏酸時,進行蒸氣消毒反而釋出大量錳元素,造成毒害現象,使植株全株變黃。唯一可以補救之道為添加碳酸鈣(每分地700公斤)提高土壤pH值。另外添加磷肥(triple superphosphate)每分地80公斤做為基肥也可減緩錳毒害。土壤pH值以6.0至6.5之間最佳,對鐵及其他微量元素之吸收較佳,而當鉀肥過高時,栽培宜施用白雲石灰(Dolomite limestone)為基肥,以提昇pH值及增加鎂肥。每分地最高可施用500公斤。

硫:為蛋白質合成的基質,有些土壤可能缺硫,因此可利用硫酸鎂及碳酸鈣合併使用,除了可提昇pH值也可增加鎂肥。硫酸鎂每分地可施用80公斤做為基肥。

↑ TOP

七、短日種植法

      目前台灣除了上述的栽培模式外,其它設施栽培方法並不多,在此僅介紹數種栽培方法,業者可參考並嘗試配合使用。短日種植法(Short-day planting system):英國Dr. Machin在1968年便研議種植株齡較大的苗木,定植田間後便直接進入短日條件。在適當之行株距下,造塊苗可由12天改成4週苗,然後定植田間後9至11週即可採收,如此生產場便不需長日處理的光照設備。但此方法成功的關鍵在於是否有高品質且整齊之插穗。此外消費者對花莖重量之要求,致使生產苗仍需在長日處理條件下,因此此種長日成苗種植方式便不符業者需求。此種方式對於Santini品種生產或許可以採用。

↑ TOP

八、切花採收

台灣的菊花切花是以外銷日本為主,採收之分級包裝標準也以日本市場需求為依據,茲將整個切花包裝處理流程說明如下:

1.田間採收後枝條先截切整齊,並以包裝網包束,每束100~150枝。然後即刻插水中約1~4小時,待整區田間作業完畢後,連同水桶一起送至包裝場(車程約10分鐘內)。

2.送至包裝場後集貨,送入溫度3℃的冷藏庫並以保鮮液預措預冷1~2天左右。

3.預措後切花枝進行包裝整理。裁切的長度每枝切花切成80cm或65cm,並分級機依重量分成4級,分別為35克以下、45~55克、55~65克、65~75克以上。每把10枝切花,以袖套包裝,再放保鮮液桶中,至少處理3-4小時。

4.將不同花色的切花混裝包裝,每箱10把。

5.預冷。方法有二種:一、直接送入冷藏庫中,以2-3℃預冷3天以上。二、以真空預冷機3℃真空預冷15分鐘,再回冷藏庫(2~3℃)冷藏等待出貨。

6.台灣菊花切花多以海運為主。在上貨櫃前,每箱、每棧板、每貨櫃應予以編號以供追蹤。貨櫃內設定的貯運溫度為3~4℃。

文章來源: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93-1 (No.126)

↑ TOP

  • 菊花之健康管理

       日本菊花需求量約21億枝/年,多花菊約5億枝,輪菊佔15億枝。得知日本人對菊花需求性,近年來國際經濟景氣不好,而跟據日方調查全日本人民對切花需求量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主要是國外切花進口日本持續在增加,因能源高漲日本國內生產切花成本提高,尤其是冬季切花,所以本國冬季氣候溫和,日照充足最適合菊花生產,又加上我國鄰近日本運輸成本低,絕對可以在東南亞市場再創佳績…等等優勢。
       設施菊花生產,目前需規畫出一套完整作業程序,從種苗到採收包裝,確實控管,提昇品質、數量的穩定與產品規格化,以利外銷順暢,目前正是台灣菊花銷日好機會,而且競爭力高,只是把握現有設施,進一步將產品品質提昇,一定可以恢復往年 5000 萬枝的佳績出口。
健康種苗>優良品種>適合環境>精準栽培技術>標準採收及包裝流程>超級通路商各環節充分配合將能建立菊花健康管理 SOP 

文章來源:行政院農業試驗所-菊花之健康管理

↑ TOP

  • 相關連結
  1. 菊花之健康管理
  2. 菊花設施栽培管理理論與應用

↑ TOP

 

 

 

 

 

 

2024 © Lanlix 聯利農業科技 隱私權政策
0
購物車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