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用途多,富經濟價值,為臺灣重要冬季蔬菜之一,產區主要集中在臺灣中部地區。蔬菜用豌豆品種依用途之不同,可分為嫩莢用、嫩豆用、葉用、甜豆用及豆芽用等五種類型。其中嫩莢用種(又稱莢豌豆),係採收嫩莢供食,莢質柔嫩,滋味甘美,可供鮮菜及冷凍加工,深受臺灣地區消費者喜愛,故為 豌豆各 類型 中 栽培面積較多的類型。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有鑑於豆菜類蔬菜常有媒體報導農藥殘留不符國家標準之問題,嚴重影響農民收益與消費者食用安全,因此選擇轄區內重要蔬菜作物-豌豆,做為輔導重點,導入健康管理生產體系,包含優良品種的選擇、合理化肥培管理、病蟲害管理安全用藥技術等,以生產高品質且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豌豆供消費者食用。
豌豆性喜冷涼乾燥之氣候,臺灣地區多於秋冬季節播種栽培。中部地區因秋冬季氣候溫涼,適合豌豆生育,其中又以彰化縣栽培面積全國最大,多集中於福興、秀水、埔鹽、二林等地。臺灣種植秋冬季水田裡作豌豆,多讓豆蔓匍匐地上,不易施藥,減低藥劑防治效果,致使病蟲害發生更加猖獗,影響產量至鉅。而栽培抗病品種,並配合應用性費洛蒙誘殺害蟲等綜合防治方法,導入健康管理生產體系,將可解決豌豆莢農藥殘留問題,進而確保國人健康。有關優質安全豌豆生產栽培技術要領為:
(一)選用抗病品種及健康種子
目前以豌豆臺中 12 號具抗白粉病特性、較耐寒耐濕及豐產。購買種植時,應選擇飽滿、成熟且無帶病原菌之種子。
(二)作畦栽培
近年來氣候異常,尤其最近兩年連續秋冬季陰雨延綿,稻田若不整地栽培豌豆時,常發生根部浸水,造成種子腐爛、生育衰弱或植株枯死。因此,建議作畦栽培或在田邊四周及中間開鑿排水溝,以利灌溉與排水。
(三)良好的水分管理
豌豆生育期間,如土壤過乾,將導致肥效減低,植株發育緩慢,降低豌豆產量及品質;過濕則影響生育,容易引起根部腐爛及誘發病害。在結莢期間,以稍乾燥為宜,因灌水次數多,雖有利於莖葉生長,但不利於結莢。
(四)適當的栽培密度
栽培密度不宜過密,以株距 20-25 公分 ,每穴播種子3-5 粒,並用腐熟堆肥或泥炭土覆蓋,以保持土壤濕潤。如發芽率較佳致植株過於密集,應可適度間拔,利於光照及通風。
(五)立支柱
臺灣豌豆之栽培方式主要有二種:一為稻田不整地栽培,即在秋冬季二期水稻收割後,不行整地,直接播種於水稻殘株間,並讓豆蔓匍伏於地上。依豌豆健康管理生產栽培技術則建議直立式栽培為宜,因直立式栽培較利於植株通風及光照,直立支架栽培其行距為 120 公分,或 75-90 公分 (立交叉支架時)為宜。
農民為管理豌豆病蟲為害,確保產量與品質,卻又不熟悉政府有關用藥之規定,經常噴施各種廣效性及殘效長之藥劑,不但增加生產成本,容易造成農藥殘留違規問題,而且導致病蟲對多種農藥產生抗性,同時也會傷害到害蟲天敵,造成危害愈加嚴重。
豌豆為連續性採收作物,每隔 3-4 天即需採收 1 次,對於病蟲害防治藥劑的選擇除考慮藥效外,同時亦須考量安全採收期之規定(安全性問題),否則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意願。將可供防治之藥劑與方法列述如後,以供防治豌豆病蟲害之參考。
(一) 豌豆立枯病是臺灣夏秋季豌豆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為重要的土壤傳染性病害之一,防治策略除了植物保護手冊 用 50% 脫克松可濕性粉劑種子拌種後種植外,植株在生育期並無藥劑推薦。另可使用 綠木黴菌 R-42 粉劑(目前尚屬非登記範圍)與栽培介質混拌( 1:200 )再播種(播種時使用)或栽培期間以 200 倍液澆灌。 101 年度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辦理豌豆健康管理示範使用 有益微生物-枯草桿菌( Bacillus mycoides ),試驗結果顯示可減緩土傳性病害(例如:立枯病、猝倒病)及白粉病之發生。
(二)豌豆白粉病 主要發生於春、秋季多濕環境下,病原菌到處飛散,極易於短時間內造成流行性病害。防治策略除了栽種抗白粉病豌豆品種外,另可根據植物保護手冊防治豌豆白粉病 4 種化學性藥劑使用,在採收期間可使用 50% 枯草桿菌 可濕性粉劑 及 99% 礦物油乳劑 2 種非化學性農藥。 100 年度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辦理豌豆健康管理示範田使用 有益微生物-枯草桿菌( Bacillus subtilis )預防白粉病。調查結果顯示,提早施用枯草桿菌,預防白粉病效果良好。
(三)夜蛾類害蟲全年皆會發生,通常在豌豆栽培前族群量已相當龐大,而農友通常於豆苗長成時才開始以藥劑防治,此時已累積大量的成蟲便會不斷入侵豌豆田區。造成農友用藥效率低落,需多次用藥才能勉強維持豌豆品質與產量,並衍生農藥殘留問題。因此,豌豆栽培前期或二期水稻收割後需立即以夜蛾類性費洛蒙大量誘殺雄成蟲以降低危害。在豌豆生長期可適時使用植保手冊推薦藥劑降低田間幼蟲密度。採收期可搭配安全採收期短的推薦藥劑或蘇力菌,來進行採收期夜蛾類害蟲管理。
(四)薊馬類為豌豆栽培最重要的限制因子。栽培密度高或過早栽培(乾燥高溫)環境易使薊馬高密度發生,藥劑防治困難。在苗期即須因應氣候變化施行田間監測,以掌握薊馬入侵為害時機,依據植物保護手冊推薦用藥,應注意配合豌豆生長期與採收期,採收期應使用安全採收期短的藥劑,並遵守藥劑輪用與安全採收期,避免產生農藥殘留問題。
彰化縣是國內最主要的豌豆產地,近來豌豆常因農藥違規使用等問題受到消費民眾及媒體的關注,臺中場技術團隊藉由安全用藥及栽培管理講習會向農民宣導正確的生產資訊並輔導部分農民於 101 年 5 月間通過政府認證,成立全國第一個豌豆吉園圃產銷班,該班班員所生產之豌豆,全數通過國家農藥殘留標準檢測,也為國內蔬菜安全做出正面的保證。此外,有鑑於連續兩年入冬後的長期降雨,傳統匍匐式栽培的豌豆因此大量死亡,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亦提出直立式栽培技術,可維持良好的通風性並提高藥劑防治效果,不但農民得以減少用藥次數及用量,且豌豆果莢碩 大,外形平直肥厚,良莢比率高,產量更增加 54% 。 立式栽培雖因建置成本較高,但採直立式栽培,害蟲數量降低 20% ,豆莢品質佳;又因可提早開花結果,總產量亦可增加,提高農民收益。此外,農友慣用大量肥料以提高產量的想法並不正確,這兩年因氣候變遷之影響,豌豆種植期間皆遭逢連續降雨,植株因根部泡水及肥傷而受損嚴重。臺中農業改良場建議農友採用直立式栽培,同時於田區開溝排水,並以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搭配病蟲害綜合管理技術,不僅確保豌豆產量,更能提高經濟收益,最重要的是優質安全的豌豆可以讓消費大眾吃得健康又安心。
文章來至於 :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豌豆健康管理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