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國內重要的作物,每年栽培面積約有10,000~12,000公頃,主要產區在雲林、臺南和嘉義地區。甜玉米因籽粒富含糖分,鮮嫩可口,可供鮮食及日常菜餚與冷凍加工製罐之材料,深受消費者喜愛。隨著農村人力老化和缺工及病毒病的影響,甜玉米須有容易栽培及抗或耐病毒病的甜玉米新品種。本場有鑑於此,積極從國內外蒐集甜玉米種原,進行品種改良,育成品質優良、產量高、不易得病、植株強壯且易栽培之甜玉米新品種,推廣供農民栽培。
甜玉米臺南27號為單雜交品種,品系代號為PFHC105-1049 (南育27號)。104年進行雜交品系的育成試驗,105年春作進行雜交品系特株組合力檢定試驗,。105年秋作進行新品系比較試驗。106年至107年在雲林縣土庫鎮、嘉義縣朴子市及臺南市西港區進行新品系地方試驗及田間病蟲害調查工作。106年秋作進行氮肥試驗、栽培密度試驗、鮮果穗官能品評試驗。
一、植株性狀
1. 株高:臺南27號春作170~230公分,平均約195公分;秋作180~210公分,平均約190公分。
2. 莖稈及葉鞘的色澤為綠色。
3. 花藥色澤為白色。
4. 雌絲色澤為白色。
5. 子粒顏色為黃色或白色。
6. 每株穗數為1~2穗。
7. 每穗的籽粒行數為14~16行。
8. 籽粒型態為甜質種。
9. 單穗鮮重 (含苞葉):春作290~350公克,平均約320公克;秋作360~420公克,平均約380公克。
10. 鮮穗的苞葉重約佔鮮穗重量的25%,即剝實率約75%。
二、農藝性狀
1. 生長習性:臺南27號播種後如氣溫及土壤溫、濕度適宜約3~4天後即可萌芽,發芽整齊,萌芽後50~55天即屬抽穗期,植株莖稈粗壯,葉片濃綠,春作株高約195公分,穗位高約85公分,秋作株高約190公分,穗位高約80公分,開花期與吐絲期相差1~2天,籽粒充實飽滿,植株性狀整齊,本品系不易得葉部病害 (葉斑病、病毒病),植株強健,抗倒伏。苞葉濃綠可維持較久,秋作表現尤佳品種特性。
2.生育日數:臺南27號屬中晚熟品種。其開花期及成熟期隨氣溫之變化而異,自播種至開花期在春作約為55~58天,秋作約54~60天。採收期春作72~88天,平均80天;秋作84~96天,平均約88天。採收適期在春作約為吐絲後22~24天,秋作約24~28天即可採收。
3. 種植適期:春作2~3月間,秋作9~10月中旬間。
4. 適應土壤:以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及pH值在6.0~7.0之間的壤土或坋質壤土為佳。
5. 病蟲性發生情形:葉斑病和病毒病的罹患率低。調查期間無病毒病和煤紋病的發生, 107年春作發生銹病為2級。
一、播種適期
春作為2月中旬~3月上旬
秋作為8月下旬~10月上旬
二、種植密度
本品系的適當行距75~80公分,株距為20~25公分。
三、田間管理
1. 施肥量及方法:
(1) 氮素用量120公斤~180公斤/公頃,磷肥 (P2O5) 70~90公斤/公頃,氧化鉀(K2O)60~90公斤/公頃。
(2) 方法:A.基肥:氮肥及鉀肥半量及磷肥全量播種時施用。B.追肥:氮肥及鉀肥半量於中耕培土時施用。
2. 間苗:人工播種者,株高15~20公分舉行,每穴留1株,不宜太密,否則影響產量。機械播種者,調整適當行株距,每穴一粒,不須間苗。
3. 灌溉:植株長至膝蓋高度和雄花抽穗後及果穗乳熟期各灌溉一次,可使植株生長和授粉良好,籽粒充實飽滿。
4. 病蟲害防治:生育期間釋放赤眼卵寄生蜂,並於雄花孕穗期全圃拔除1/2雄花,配合蘇力菌之使用防治玉米螟蟲,葉斑病或銹病發生輕微時,不需噴藥防治。(病蟲害防治請參考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編印之植物保護手冊防治)
5. 收穫:春作在雌穗吐絲授粉後約22~24天,秋作在雌穗吐絲授粉後約24~28天,籽粒水分含量約在70~75%之間,為收穫適期。
甜玉米臺南27號在春作的含苞葉鮮穗產量約15,620公斤/公頃,秋作的含苞葉鮮穗產量約20,560公斤/公頃,比華珍增產約4至15%。抗倒伏及穗位適中,有利人工採收。植株強健,耐病蟲害。其鮮穗苞葉不易黃化,果穗籽粒充實飽滿,籽粒不易皺縮,且品質優良,可提高農民收益。
文章來源: 甜玉米新品種臺南27號之育成農業新知與技術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