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是臺灣的重要經濟果樹,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8年臺灣農業年報 統計,全國椪柑栽植面積為6,798公頃,收穫面積為6,562公頃,產量為98,179 公噸。目前中部地區(臺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椪柑栽種面積為1,636公 頃,收穫面積為1,623公頃,產量為27,689公噸,以臺中市栽種面積為1,365公 頃多。在臺灣柑橘栽種歷史悠久,至光復為止,臺灣柑橘種類已超過30餘 種。如今隨著大眾運輸便捷,其中引進種類日益增多,包括茂谷柑、臍橙、 明尼橘柚、佛利蒙柑、無酸橙、血橙、蜜柚、文旦柚、西施柚、白柚、帝王 柚、金橘、甜橘、帝王柑、萊姆、三寶柑、豔陽柑、佛手柑、金柑、檸檬…… 等品種系。但相對之下,病蟲害也隨之增加,有記錄種類多達150餘種,病 害有白粉病、柑橘立枯病、潰瘍病、瘡痂病、白紋羽病、裾腐病、油斑病、黑點病、褐腐病、柑桔線蟲。蟲害有柑橘木蝨、柑桔皺葉刺 節蜱、柑桔葉蟎、 潛葉蛾、淡薄圓盾介殼蟲、咖啡木蠹蛾、小黃薊馬、東方果實蠅、角肩蝽象、小橘蚜、大橘蚜、橘捲葉蚜……等。
柑桔為芸香科多年生果樹,台南區主要栽培品種包括椪柑、柳橙、麻豆文旦、葡萄柚及白柚等。質美多汁、營養價值高,頗受消費者所喜愛。麻豆文旦最早上市,採收期自八月下旬至九月中旬,白柚自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下旬,椪柑自十至十二月,柳橙自十二至一月,而葡萄柚自十一至十二月。
柑桔多數栽培於坡地,表土易被沖失,宜採草生栽培,又柑桔類適宜的土壤酸鹼值在5.5~6.5之間,坡地土壤多屬酸性,宜於冬季休眠期施用鹼性改良劑,改善酸性土壤的問題。施肥期分別於採收後、春肥及夏肥三次,配合施用有機肥,以防止土壤硬化,並可促進土壤團粒構造及增進根系吸收與生長。冬季修剪以枯枝、過密枝、纖細枝、罹病蟲害枝及徒長枝為主,土壤需適度乾燥,以利植株花芽分化。春梢抽生及開花期間,需充分灌水,保持充足土壤含水量,但不宜過多,以防落花。結果期適度灌溉,缺水易影響果實品質及造成落果。又適度疏果及套袋,可提高品質及產量。
1. 主要病害
(1) 柑桔黑星病
被害果實在生育期間並不出現病徵,果實近成熟時,果皮上初呈現紅褐色圓形小斑,後轉黑色,中央則稍凹陷淡褐病斑呈不正圓形,上著生小黑點為本菌之柄子殼,柄子殼內產生分生胞子。冬季乾旱後伴隨而來之春雨,枯枝落葉上的成熟子囊殼,最容易釋放子囊孢子,為本病害的主要感染源。降雨為本病最易發生之環境條件,樹齡高或樹勢較弱者,較易被感染而罹病。
防治方法:
(2) 柑桔黑點病
病徵為 葉片、嫩枝及果實皆可被害,形成突出的小黑點。病原菌密度高時在果皮上形成淚斑或赤褐色泥塊狀病斑,果實著色後,點斑四周仍呈綠色。被害枯枝上形成的分生胞子,隨雨水感染組織為唯一的傳染源。在有水膜及溫度25℃左右,分生胞子發芽而形成附著器侵入表皮,在陰雨期發生尤為嚴重,因此清除及燒毀枯枝對消滅本病原菌極為重要。
防治方法:
(3) 柑桔立枯病
病徵為系統性病害,罹病株有共同病徵,葉片黃化,易落葉,梢枯,再生葉片小形,硬化而黃萎,樹勢衰弱開花異常及鬚根腐爛等。一般病葉硬化外捲,椪柑及橙類之葉脈黃化較為明顯,而桶柑病葉由葉尖開始向中肋黃化。在抗病砧木上的柑桔或被弱系統病毒感染的柑桔不出現病徵。本病由帶病原細菌的接穗傳播,在田間亦可由木蝨媒介傳染。
防治方法:
(4) 南美立枯病
此病為系統性病害,病毒由蚜蟲媒介傳播,造成植株矮化,木質部凹陷,葉片變黃,枝梢枯死,樹勢衰弱。
防治方法:
(5) 柑桔潰瘍病:潰瘍病發生於葉片,枝梢及果實等部位。
(1)葉片部分:最初發生於幼葉上,呈細小透明水浸狀暗綠色斑點。逐漸擴展變為白色或灰色,最後表皮破裂,呈現鮮褐色海綿狀木栓化。病斑之邊緣有黃色暈環,此為與瘡痂病不同之點,病斑大小隨柑橘品種而異。
(2)枝梢部份:外觀上與葉片感染者相似,但其病斑邊緣並無黃色暈環,僅一些較敏感性之品種易發生。
(3)果實部份:病斑亦缺乏鮮明之黃色暈環,但表面木栓化更甚,外觀甚為粗糙。病斑內有無數病原細菌,如遇雨露即溢出,以水滴濺散傳染為主,或藉昆蟲或其他因子傳播危害。
防治方法:
4~8月期間每隔2~3星期噴施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防治,施藥5~7次後視病害發生程度,增減施藥次數。銅劑於高溫時易發生藥害需小心使用,且銅劑使用過多將增加蟎類危害。
(6) 柑桔果實褐腐病 :
本病原菌為疫病菌可危害柑桔之根系(根腐病)、樹基部(裾腐病)、幼嫩芽葉(芽葉疫病)及果實(褐腐病),發生褐腐病的果園,一定罹患根腐病。病原菌一般以菌絲形態存活於地下根系中,當土壤因灌水或降雨而致土壤濕度飽和時,病根上的菌絲即形成孢囊釋放游走子,藉風雨傳播至近地面之果實而誘發病害。扁蝸牛亦可將疫病菌帶至健康果實造成感染。果實被感染後,出現淡灰褐色水浸狀斑點,病斑迅速擴展成褐色圓形狀,果實黃化掉落,濕度高時病斑上長出白色菌絲及孢囊。果實在貯運期間,亦會因與病果接觸而被感染,引起整箱果實褐化腐敗。以甜橙、檸檬、萊姆、葡萄柚、溫州柑及海梨較感病。
防治方法:
(7) 柑桔裾腐病 :
本病通常發生於靠近地面之樹幹基部與主根,被害部皮層變色,少量樹膠流出。其樹皮逐漸軟化與龜裂,部份脫落致使木質部暴露。被害株葉片萎黃易脫落,樹勢衰弱,甚至梢枯,全株枯萎。初期病徵與罹黃龍病植株略相似。本病原菌為土棲菌,遺留在土壤中,一般經傷口感染為主,寄生性線蟲危害根部可能促進此病原菌之感染。地下水位高或其他排水不良的地方易發生。酸柑砧木較易被感染,枳殼砧木較為抗病。
防治方法:
(8) 柑桔瘡痂病《Scab of orange》:
本病原菌只危害幼嫩組織,包括幼果、嫩葉及幼嫩枝條。被害部位初呈現淡褐色隆起之小點,隨著組織之生長,病斑長成畸型木栓化凸起之疣狀物,狀似瘡痂,愈幼嫩組織被感染時,疣狀物之凸起愈明顯。病斑大小、形狀不一且無黃暈。病原菌分生胞子主要靠雨水傳播,降雨頻繁的春、夏季易發病,亦較嚴重。病原菌以菌絲形態在葉片及枝條的病斑內越冬,春雨來時,老病斑即長出大量分生胞子隨風雨飛濺至幼嫩組織感染,愈幼嫩組織愈感病,組織成熟、硬化後病原菌即不能侵入感染。東部地區的柚類及四季桔較感病。
防治方法:
1.田間衛生:徹底做好病枝、病葉及病果的清除工作。
2.花苞將開放時第一次施藥,結小果時第二次施藥,三星期後再行施藥一次(詳細請查詢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
(9) 柑桔貯藏性病害 :
病原菌分為-綠黴病、青黴病、褐色蒂腐病、黑色蒂腐病、綠黴及青黴病發生於貯藏期果實,病原菌由傷口侵入果皮後,果皮表面初呈水浸狀開始軟化,病斑逐漸擴大,不久長出白黴粉狀物,向四周擴大,同時轉綠或青色是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病原菌平時以分生胞子形態存在果園及空氣中,只能侵入有傷口的果實。蒂腐病之兩種病原菌危害蒂部,被害部變軟,轉淡褐色至深褐色,可向下延展危害果實全面,使其腐敗。兩者皆可侵入生長衰弱枝條或枯枝,於上面著生小黑點,內生柄孢子,柄胞子於高濕度下釋放,藉雨水吹送到果梗處,發芽侵入果梗潛伏,到果實成熟貯藏時才發病。
防治方法:
1.採收時注意採果技術,並小心搬運,避免擦傷果皮,製造病原菌入侵之傷口。
2.經常發病地區,於採收前4天噴施40%腐絕可濕性粉劑1,000倍。
3.果實包裝前以40%腐絕可濕性粉劑500倍或25%克熱淨溶液2,000倍浸漬3分鐘藥液中加0.5%明礬以增加藥效。
(10) 柑桔寄生性線蟲《Citrus nematode》:
病原菌名稱為 柑桔線蟲、 根腐線蟲,寄生性線蟲大量密集危害根部造成根部褐變;根群生長勢減弱發育不良,致使地上部表現慢性衰弱症,頂芽枯死,葉片黃化,枝條乾枯,由於水份吸收失常引起植株早期萎凋。病原線蟲以卵或幼蟲越不良環境,藉不健康苗木(已感染本線蟲)及感染土媒介傳播。
防治方法:施用以幾丁質為主之有機堆肥。
2.主要蟲害
(1) 柑桔銹蟎
俗名:柑桔銹蜱、銹蜱,週年發生,常於四、五月出現危害果實、枝條及葉片,八、九月為密度高峰期。成蟎及若蟎均以口器刺破表皮細胞吸取汁液危害,早期被害果發育受阻,產量減少。被害部位呈枯朽色澤,後期危害可使果皮變黑,通常稱為象皮病。葉片受害變黃黑色,被害嫩枝呈乾枯狀。
防治方法:請參閱當年度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
(2) 柑桔葉蟎
柑桔紅蜘蛛、赤葉蟎,年發生25至30世代,卵主要產於葉背,成蟎與若蟎均在葉片及果皮吸食汁液危害。其族群密度於乾燥季節密度較高。被害部位變為蒼白色斑點,發生嚴重時全葉變為淡黃綠色,生長受阻,甚至落葉落果,影響整株之發育。
防治方法:請參閱當年度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
(3) 星天牛
每年四至七月出現,多在距地面約0.5公尺處以口器咬破樹皮產卵於裂縫內,每處一粒,每隻雌蟲可產卵70至80粒。孵化後幼蟲先繞皮層內側盤食,後蛀食木質部,造成若干隧道。被害株基部常可發現由隧道口排出之木屑及蟲糞,嚴重被害葉片黃化凋落,樹勢衰弱,最後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請參閱當年度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
(4)柑桔潛葉蛾
雌蛾產卵在嫩芽或新葉之中脈附近,幼蟲孵化後蛀入嫩葉葉肉危害,形成中空之曲折隧道,以致新葉捲縮不展,成為粉介殼蟲、螞蟻、葉璊之棲所,又為潰瘍病菌侵入之門戶。新梢及幼苗受害尤為嚴重,葉片背面呈現蜿蜒曲折之隧道,葉片捲曲。
防治方法:於新梢生長期施用可查詢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防治。
(5)柑桔木蝨
成蟲、若蟲群棲嫩枝梢危害並分泌蜜露,誘引螞蟻及誘發煤病。本蟲尚可傳播立枯病。被害之嫩梢、枝條常呈畸形。
防治方法:請參閱當年度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
(6) 柑桔刺粉蝨
俗稱:龜神,年發生四至六世代,以若蟲期越冬,春季化蛹,春芽萌發期,產卵於嫩葉背面,若蟲吸食葉片汁液分泌蜜露,誘發煤病。夏秋季節發生密度較高,蔭暗不通風果園發生較普遍。被害葉背佈滿刺粉蝨各期蟲體,狀似芝麻,嚴重被害時樹勢衰弱。
防治方法:請參閱當年度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
(7) 柑桔茶黃薊馬
俗名:姬黃薊馬,本蟲週年發生,以乾旱季節發生最多。於柑桔幼果時,由其他寄主飛來,銼破果實表皮細胞,吸取汁液。受害表皮細胞壞死後,隨果實長大而產生果皮龜裂,致使果蒂部表面產生粗糙疤痕,影響品質。
防治方法:請參閱當年度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
(8) 東方果實蠅
俗名:柑桔果蠅、蜂仔、蜜柑小實蠅,成蟲橙黃色,翅透明,翅脈褐色,體長7~8公厘,幼蟲為黃白色圓錐形之蛆,長約10公厘,成熟幼蟲鑽出果實,潛入土中或乾枯枝葉間化蛹,蛹為圍蛹,淡黃色。一年發生8~9世代,週年發生,各蟲期週年可見,以7~9月發生密度最高,成蟲平時於樹林內取食花蜜或露水或介殼蟲、蚜蟲等分泌之蜜露。雌蟲交配後產卵於果實內,卵孵化後幼蟲蛀食果肉危害致使果實提早脫落造成損失。
防治方法:
1.套袋。
2.含毒甲基丁香油誘殺板或誘蟲器誘殺。
3.利用食物誘殺,以黃熟之番石榴汁加納乃得可濕性粉劑誘殺成蟲。
4.清除落果,並注意消除廢棄之果園,以阻止族群之增加。
對病蟲害的發生需洞燭先機,預防更勝於治療,正確的診斷與對症下藥為首要之務。田間衛生管理可說是簡單、有效的防治對策,針對柑橘園內雜草、枯枝、落葉及落果等清除,並集中燒燬,可防止病蟲害借此躲藏蔓延,形成再次感染源,配合適度的整枝修剪,以維持果園內日照充足與通風,可有效阻斷中間寄主,降低病蟲食物之來源及日後施用農藥成本。
文章來源: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柑桔類病蟲害防治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