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管理 > 波蘿蜜

一、前言

二、栽培方式與管理方法

三、病蟲害管理及防治方 法

四、結語

五、相關連結

 

  • 前言

       波蘿蜜,為桑科(Moraceae)羅蜜屬(Artocarpus)多年生常綠果樹,因味甜而得名,又名天菠羅、裏枷結樹,同屬尚有麵包果、香波羅及榴槤蜜等可食兼觀賞樹種。一般認為其原產於印度,隨後傳入馬來西亞、印尼、模里西斯、阿拉伯等地,雖在熱帶及亞熱帶低地廣為栽培,但少有商業化的栽培管理,大多以粗放的方式來經營,且未有系統的進行品種選育工作,因此果實的品質差異甚大。近幾年來,台灣在加入WTO之後,市場各種進口水果充斥,卻也甚少見到進口波蘿蜜的蹤跡。

↑ TOP

       波蘿蜜引進台灣的歷史並未有詳實記載,估計應該超過100年以上,是被消費者所熟知的熱帶樹種,目前在南部各縣市均可發現高齡老樹,然大多零星栽植或當做庭園觀賞用樹,較少有規模的商業經營。主要乃因該果實成熟時具有濃烈的氣味,消費者對其接受性呈現兩極化的反應,加上果實大,不適合小家庭食用,果實並帶有乳汁,果肉取食時不甚方便,早期在引種的同時,未教育消費者食用的技巧或研究如何加工利用等,以致栽植面積沒有持續增加。未來有待進行國外優良品系的引種試種與現有栽培品系的選育,進行少量多樣化栽植。

↑ TOP

  • 波蘿蜜的栽培及管理方法

(一) 植株性狀及結果習性

       波蘿蜜植株較其它果樹種類高大,通常高15-20m,最高可達30m,屬常綠喬木,樹幹徑15m,全株各部位均具有白色乳汁,受傷時可流出汁液。少分枝,葉長10-20cm,單葉互生,長橢圓形或倒卵形,全緣,但在幼年期先端會有3淺裂,葉片暗綠具光澤,厚革質,先端鈍,基部廣契形,葉柄有毛,新梢通常無毛。雌雄同株異花,為聚合花序,實際所見之果實為由無數小花所聚合而成的假果;雌花序自主幹或較大枝條上長出,花序較大,果梗較短粗,呈長橢圓形或圓柱形,表面有明顯粒狀突起,開花時花柱絲狀細長;雄花序較細長,花梗較為細小,多著生葉腋或枝條頂端,或伴隨雌花序自主幹或較大枝條上抽出,表面較雌花序光滑,花藥黃色,開花期較雌花序為早,其花與果實形狀甚為相似,常有人誤以為雄花就是果實,認為果實怎不會肥大就落果?同一株先開的大多是雄花,所以,開花期過後即變黑腐爛掉落。

↑ TOP

      在台灣的開花期長,可區分為兩期,分別是11月至翌年3月及8月;主要結果期為59月的夏果及1-2月冬果。果實奇大,為聚合果,果實性狀變異甚大,果長 25-60cm,果周長25-50cm,果實重量10-30Kg也有重於50Kg的果實,糖度10-25°Brix皆有,為目前栽培的果樹種類中重量最大的,一般以10-15Kg上下的為最多。果形長橢圓形,但有時會因種子的分體而有不整的情形,另果實的下端會稍大些;成熟果皮接近黃褐色或淡黃綠色,具有濃烈香氣,外皮有針狀突起,可食用的部分為假種皮,其由花辦裂片發育而成,肉質或漿質,金黃色或橙黃色,味甜不具酸味,內含有發育完全或不完全的種子1粒,種子數多,每一個聚合果約含有100-500粒種子。種皮淺褐色,卵形或長卵形,果仁乳黃色,質嫩,煮食後風味似菱角或是栗子。

↑ TOP

(二) 風土氣候

       波蘿蜜適宜於高溫多濕的環境,在年兩量分布均勻之處最為適宜或應有灌溉水源。在桑科中,波蘿蜜屬較耐寒的樹種,但在台灣冬季低溫之下植株也偶有寒害症狀的出現,其幼葉受霜寒變褐黑掉落,果實發育成畸形或萎縮變黑腐爛,因此,台灣仍以海拔200m以下,並且冬季無霜處栽植較為適宜,幼年樹培育期間也應予以防寒。此外,其枝條脆,多風地帶易遭受風害,應加以防範。在土壤的選擇上要求並不嚴格,但以土層深厚的壤土或砂質壤土生長發育為最佳,同時排水要好,尤其是在兩季期間應避免積水,以免造成果實裂果或腐爛。

↑ TOP

(三) 繁殖方法

       最常見而簡便的繁殖方法是實生法,直接取其種子播種於育苗袋後再行移植,但此法幼年性長,在台灣種植甚至有超過10年尚未開花結果者,估計最早也要4-5年後才能進入開花期,且果實品質變異性大,無法保持原品種的特性。使用播種繁殖時,以當日現取的種子直接播種的成活率較高,種子自果實取出後,應先徹底清洗除去外表薄膜粘性物質,播後約30天左右即可發芽,種子若經冷藏後會降低發芽率。另波蘿蜜亦可採行嫁接、芽接或高壓等無性繁殖方法,來保存優良母本的特性,但因波蘿蜜全株均含乳汁,採用切接法的成活率較低,東南亞各國大多以芽接法來繁殖,台灣則發現採用嫩梢接法,成活率遠高於切接。一般嫁接在清明前後時期施行,此時樹體生長勢開始轉趨活絡,嫁接成活率可達70%以上。

↑ TOP

(四) 種植方法與時期

       以種子播種的實生苗有一長的主根,移植時易受傷或定植後易因氣候不適而枯死,所以一般均使用育苗袋育苗或直接播種栽植。種植時期,只要土壤不要太乾燥,並有足夠水源以供灌水,全年均可。各季節中以春季〜兩季來臨前最適宜,種植行株距為寬行密植12mX8-12m因行株距大,栽植初期可間作其他低矮樹種或蔬菜,以充分利用土地。

↑ TOP

(五) 栽培品種

       波蘿蜜為4倍體(4n=56),又為異花授粉作物,多年來均以採行實生繁殖為主,導致果實品質差異性甚鉅。若以果肉質地可區分為兩類品種,一為水分少的乾漿果(flabby pulp,其果皮軟而韌,果皮的乳突一般較淺,易裂果,香味風味均差,價值較低;二為水分多的多漿果(Sueculent pulp),其乳突一般較尖,成熟時果皮較為堅硬,果肉肥厚多汁,風味口感較佳。而國外則依果肉質地可區分為三類種,一為水分少的軟肉型(soft flesh),果實完全成熟後能徒手剝開,肉甜、質軟、果汁多;二為脆肉型(firm flesh),果皮不易徒手剝下,果肉脆而硬,甜度變化大;三為中間型(intrmediate)台灣目前所栽培的品種也相當紊亂,也未有一個商業品種。因早期果農大都取實生苗栽植,除品種來源未知以外,在未知其果實品質之前就先行栽植,開花結果後發現果實品質不佳,也任其自然發展,未加以砍除或換種,導致各單株的開花期、果實品質、果色、肉色、風味、果肉數量、果實大小等各方面,差異性均相當大。

↑ TOP

(六) 肥培管理

       目前尚未有對波蘿蜜進行肥培管理的試驗,皆靠經驗法則來施行。其原則大致為在幼年期促進果樹的營養生長,以提早達到開花結果為前提。在定植前植穴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在定植成活後可酌施氣肥、台肥2號或5號的複合肥料。當植株進入結果期後,可施用台肥43號增加果實的風味。根據馬來西亞的報告,幼齡樹肥料推薦比例為氣︰磷︰鉀︰鎂=8:4:2:1,每隔6個月施用30g結果樹肥料比例使用4:2:4:1,每6個月施用1次/1Kg甚至用到2-3Kg,視當年結果量而定。

↑ TOP

(七) 成熟與採收

波蘿蜜自開花到採收,約經46個月的時間,較大果甚至要8個月才會成熟,採收標準可依下列條件︰

1.果實開始發出芳香氣味。

2.果皮顏色由綠色逐漸轉變為黃綠色或黃褐色。

3.果皮上的棘狀突起變得較不明顯,針刺間的間距也拉大。

4.以手輕拍果實,會有低沉聲響及鼓動感。

↑ TOP

  • 波蘿蜜發生病蟲害及防治

       波蘿蜜甚少病蟲害,甚至整年可以不需要噴藥防治,可謂無農藥果樹。蟲害方面發現是以天牛及介殼蟲較多,因其枝條脆,天牛喜於取食及產卵,控制天牛的方法,為除去蟲害枝條並加以焚毀或以殺蟲劑封住蟲孔或以鐵絲刺穿蟲體等。介殼蟲多在通風不良或結果過於密集之處發生,防治上應予修剪,增加通風透光可減少蟲害發生。病害方面以果腐病較為常見,幼果變黑腐爛或成熟果近果梗處發霉腐爛,此情形在雨期較易發生。

       另果實近成熟期,因品系的不同會有裂果的情形,若整園裂果,則應注意是否園區的水分供應乾濕過於激烈。原則上在果實發育期間應避免浸水,以免果實吸水過多而易腐爛或裂果。

↑ TOP

  • 結語

    波蘿蜜原產於印度的Western Ghats熱帶雨林地,為熱帶地區的重要果樹,其果實重可高達50公斤,是世界上有名的果實之一。另種子經烘烤後風味似栗子,甚為鬆軟香甜。還有果實的乳汁可以做為封填劑,木材可做為建築材料,製作傢俱。波蘿蜜果肉富含糖分及蛋白質,種子含碳水化合物,營養豐富,但熱量較高,且屬較為熱性的水果,食用量應稍加控制,在營養價值方面,其鉀的含量較高。果實除供休閒時之甜點外,亦為熱帶區一般貧民的重要糧食,因此廣泛的分佈栽培於熱帶雨林區。本省栽培歷史悠久,但由於果實具有強烈的特殊氣味,僅為國内部份消費者所喜好。

 文章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農業試驗所

↑ TOP

  • 相關連結
  1. 波蘿蜜栽培管理
  2. 波蘿蜜栽培管理技術

↑ TOP

                                                                                                                                                                                                                

2024 © Lanlix 聯利農業科技 隱私權政策
0
購物車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