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管理 > 脈耳草

一、前言

二、栽培管理

三、脈耳草雜草及病蟲害防治

四、脈耳草植栽管理

五、結語

六、相關連結

 

  • 前言

        原生植物「脈耳草」是台灣海邊岩石上常見的小型植物,離開濱海區域則不容易見到它的芳影,植株生長在海邊礁岩上,生育環境炎熱乾旱多鹽分,因此身材矮小,葉片為了適應如此嚴苛的環境,也長得小巧厚實且多肉質,大小與西瓜籽很類似,葉色仍能保持翠綠亮潔,算是耐旱的多肉植物之一,小花為純白色而數朵集結在莖頂端附近,玲瓏可愛具有觀賞價值。

↑ TOP

  • 脈耳草栽培管理

(一) 植物性狀及園藝利用

       脈耳草之學名為 Hedyotis strigulosa Bartl.,為茜草科耳草屬之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有海耳草、濱龍吐珠、雙花珠子草及瓜子草。生育型態為直立或斜昇,莖叢聚肉質無毛;葉亦為肉質,上下光滑無毛,對生無柄,橢圓披針狀,長1~2公分,寬0.4~0.8公分,葉的側脈不明顯,托葉鞘三角形;圓錐狀聚繖花序,小花2~10朵聚集於莖頂端,頂生或腋生,花冠壺形,花萼頂端4裂,花瓣4片為白色或粉紅色,喉部有毛,雄蕊4枚著生於冠筒上部,內藏;蒴果倒卵形,萼宿存,種子卵形多而細小。開花期為3~8月,5~7月為盛花期。脈耳草分佈於全台灣及離島的海濱礁石、岩壁及砂石地上。脈耳草在園藝觀賞方面,可利用其陽性、耐熱、耐旱、耐鹽、耐瘠的生育特性,還有其莖葉叢生的矮小株型、小而多的白色花朵、葉片厚實亮綠,平時可作為觀葉小品盆栽或吊盆的利用,其小花純白潔淨聚生莖頂,盛花期還可以賞花。

↑ TOP

(二) 繁殖方法

       台灣原生的脈耳草主要繁殖方法有二種,一為實生法,二為扦插法。快速繁殖以扦插法為主,將3~4節頂芽或莖中段具頂端葉片的插穗,扦插於透氣及保水的介質中,約經過1~2週後即可發根,成活率高達100%,扦插苗一般培養至5~6公分高即可移植至盆器中,或直接扦插於3~4吋盆器中,3個月後即可育成茂盛的小型盆栽。

↑ TOP

(三) 水份及日照管理

       因為脈耳草屬於陽性植物,性喜溫暖向陽的生育環境,需照射70%以上至100%之日照,陽光充足可增加開花數量,栽培全程的水份供應只要適量就好,無需太濕,但是對於新近扦插或移植之幼苗及成株,則需供應充足的水份;栽培介質以富含腐植質之砂質壤土為宜,盆栽使用的盆器則以密實之中、小型盆器為宜。

↑ TOP

(四) 肥培管理

       脈耳草的盆栽之栽培適用緩效性肥料,並依據各種緩效性肥料的肥效期限定期追加施用,施用輕量即可,亦可以噴施液態肥料補充所需養分,每二週以液肥噴施一次。每次花期過後或每年春季進行修剪後,需略施追肥以促進植株快速增生側芽。

↑ TOP

  • 脈耳草雜草及病蟲害防治

脈耳草盆栽的雜草一般均以人工拔除為主;脈耳草目前尚未發現嚴重之病蟲害,栽培期間則依一般病蟲害管理即可。

↑ TOP

  • 脈耳草植栽管理

脈耳草植栽雖然具有耐熱、耐旱、耐鹽、耐瘠的生育特性,但為了維持強健的生育狀態,除須適時補充水分及營養之外,於每次花期過後或每年春季宜進行適當修剪,可以促進新生枝條的發生,再經妥善的培育管理,即可長長久久保有植栽的觀賞價值,修剪之標準為每一枝條留取2~3對葉,扦插及移植時期仍以春、秋二季較適宜。

↑ TOP

  • 結語

       台灣原生的茜草科耳草屬植物共有11種,植株大多較為矮小,其中脈耳草有著花白葉淨的外貌,且繁殖及栽培不難,適合以小品盆栽或吊盆的方式呈現,有觀葉兼具賞花的價值;因其擁有忍受嚴苛濱海環境的本能,或可進一步嘗試附石盆景的方式加以培養,應該更能展現其自然野趣於方寸山水間。

文章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TOP

  • 相關連結
  1. 脈耳草之栽培與利用

↑ TOP

                                                                                                                                                                                           

2024 © Lanlix 聯利農業科技 隱私權政策
0
購物車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