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管理 > 丹參

一、前言

二、栽培管理

三、病蟲害管理

四、結語

五、相關連結

 

 

  • 前言

      丹參為唇形科鼠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為異交作物。使用部位為深紅色根部,故又稱為赤參、紅參、血丹參等,為一傳統之中藥材,『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生藥,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癰、清心除煩及養血安神的功效,廣泛用於婦女月經失調、失眠、關節炎及心血管、血液類等疾病,在『本草綱目』中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湯」之記載。現代研究顯示其對於抗腫瘤、抗菌、抗氧化、抗皮膚老化、保護肝臟、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老年失智症及改善學習記憶力等有良好的治療功效,在臨床上常作為冠心病與缺血性腦血管病之常用藥物,具有很好療效,但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 TOP

      現代研究顯示其對於抗腫瘤、抗菌、抗氧化、抗皮膚老化、保護肝臟、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老年失智症及改善學習記憶力等有良好的治療功效,在臨床上常作為冠心病與缺血性腦血管病之常用藥物,具有很好療效,但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現代研究丹參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分為水溶性與脂溶性化合物,水溶性化合物主要為酚類化合物,如丹參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等:脂溶性化合物主要為丹參酮類(tanshinones),包括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丹參酮I、丹參酮I及丹參酮IIA等成分。丹參酮IA具有抗發炎、抗心肌缺血、促進血液循環之功效:丹參酚酸B具有清除自由基與保護局部缺血對心臟與腦部之傷害。

↑ TOP

  • 丹參栽培管理

(一) 選地

       丹參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最適合生長的溫度在20-25度C。丹參的適應性很廣,在一般平地或低海拔向陽山坡地皆可以種植,栽培環境以平坦、通風良好之地點為佳,土壤p値在6-7.5之間皆可種植,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為宜,並與作物輪作,避免因連作障礙引起病蟲害與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進而影響丹參的生育與產量。

↑ TOP

(二) 種植適期

       丹參在春季或秋季種植均可,但從3月(春作)及10月(秋作)二個時期進行栽培比較試驗,於種植11個月後進行根部產量調查以及丹參酚酸B與丹參酮IA等有效成分分析,結果顯示單株平均根重、根徑、根長以及有效成分含量方面,皆以10月(秋作)種植者為佳,因此以10月份為丹參最適合種植時期。

↑ TOP

(三) 種植方式

       丹參可以採用種子、根扞插或分根繁殖,但考量生產成本與大面積栽培則以種子繁殖為宜,將種子直播或育苗移植方式皆可。種子直播方式,於10-11月時可開始田間播種,將種子2-3粒直接播種於已完成作畦的植穴中,並稍微覆蓋土壤即可,因丹參種子細小,應避免覆土過深,而影響種子發芽。採用育苗移植者,於10月時開始育苗,利用育苗盤或育苗床播種,並保持育苗栽培介質之濕潤,約5-7天後開始發芽,待葉片長出4-6片後,即可移植田間定植,移植時應小心避免幼苗根部受損,影響植株存活率及根部生長發育,定植後應立即噴灌澆水,以提高幼苗成活率。在考量栽培管理之便利性下,以育苗移植方式較佳,在田間存活率高,不易有缺株情形。

↑ TOP

(四) 整地作畦

       丹參的根系較長,入土較深,種植宜採作畦栽培,有利根系生長。整地前先將有機質肥料均勻撒施於田間,再將有機質肥料翻犁至土壤中,整地時須深耕、細碎土壤、整平後再作畦,畦寬約1公尺,畦高約30公分,作畦的方向以南北向為宜。

↑ TOP

(五) 畦面覆蓋與雜草管理

       雜草是田間栽培目的以外的植物,會妨礙作物生育,影響收穫物品質,也是病蟲害的傳播媒介,因此雜草控制為栽培上的重要作業。一般雜草防除方式可以覆蓋資材來抑制雜草生長,為較經濟省工之方式;亦可以人工除草方式,在雜草苗期即進行除草作業,但人工除草較耗費人力成本,在工資昂貴及人力欠缺時,為較不經濟的措施;此外,丹參為一養生食材,在注重食品安全性的今日,施用除草劑防除雜草較易引起消費者的疑慮,且除草劑施用不當會影響丹參生育,因此有必要採用較優良的覆蓋資材來取代昂貴的人工除草及除草劑使用。

↑ TOP

      可利用不織布、雜草抑制蓆、塑膠布或稻草等材料覆蓋畦面,以保持土壤濕潤及防除雜草。由試驗結果顯示,以雜草抑制蓆覆蓋對丹參產量及有效成分含量有較佳之效果,且雜草抑制蓆可以重覆使用多次,較為環保,且不易破損,在使用上較佳。畦面覆蓋的功用具有抑制雜草生長,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水分,並防止雨水沖刷及土壤壓實,減少肥料的淋洗流失,降低病蟲害發生,促進作物生育,進而提高作物產量及品質的作用。

↑ TOP

(六) 栽培行株距

      根據試驗結果顯示,丹參的栽培行株距採用100×60公分或100×50公分皆可,其單株平均根重、根徑、根長以及有效成分含量方面均佳,但換算其每公頃產量,則以行株距100x50公分者能得到較高之產量,此可作為農民實際栽培上之參考。栽培密度影響丹參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怖,進而影響根部分枝數與根徑大小,將會決定商品價值與有效成分品質。丹參植株地上部分枝多,若栽培密度大,在植株生長至中、後期時,其地上部生長茂盛會相互遮蔭,影響下位葉片之光合作用,特別是在夏季高溫高濕環境下,易導致枯萎或病蟲害發生。因此合宜的栽培密度對於植株的土壤養分吸收、生長空間、日照、通風、病蟲害防治等,甚至最後的收穫操作活動等皆有影響,是提高丹參根部產量與品質的有效措施。

↑ TOP

(七) 肥料管理

      丹參的生育期長達一年,需要充足的養分供應生長,丹參的肥料施用量,以有機質肥料以N:P2O5:K2O=49:21:19的粒狀有機質為例,每公頃約施用6,000-8,000公斤,並以基肥方式一次施用,施肥方法為將有機質肥料均匀灑施於田間,在整地時均勻耕犁於土壤中即可。

↑ TOP

(八) 水分管理

       丹參在整個生育期間要注意水分管理問題,幼苗期需要在陰涼濕潤的環境生長,進入生育中期後正值炎熱的夏季,要特別注意每天的水分供應,在炎熱乾旱的環境下易遭受旱害,葉片會呈現萎凋現象,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但若土壤過於潮濕,或是有排水不良之情況,會造成根部腐爛。因此,良好的灌排水系統對丹參栽培非常重要,在山坡地或容易缺水的地區,可設置噴灌系統來解決水分供應問題。

↑ TOP

(九) 輪作

       丹參連作會導致生長期的枯苗率增加,地上部與地下部生長降低,根系數目、直徑及長度減小,產量降低,有效成分含量減少,甚至根系外觀畸形,根韌皮部發生萎縮、腐爛,嚴重影響商品價值,此連作障礙原因,可能與丹參根系所釋放物質改變土壤微生態結構有關,最後會影響產量與品質。因此丹參不宜採連作的耕作方式,可以用輪作方式來克服連作障礙問題,如與水稻、豆科作物及其他收穫部位與丹參不同的中草藥進行輪作。

↑ TOP

(十) 留種及採種

       丹參的花序為無限生長型,種子會陸續成熟,在田間採種時需分批多次進行,選擇已充實飽滿的種子進行採種,以作為下一種植期所需之種子,在開花授粉後種子外觀呈現棕色時即可收穫,收穫的種子陰乾後,除去雜質,將種子以密封袋包裝,儲藏於4度C的冷藏庫中,待種植適期時再取出播種即可,一般以當季收穫的種子發芽率較佳。

↑ TOP

  • 病蟲害管理

一、丹參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方法

(一) 蚜蟲

危害發生︰蚜蟲,俗稱龜神,繁殖速度很快,常聚集於葉背或植株中心生長點,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株汁液,被害嚴重葉片捲曲皺縮,若集中吸食於中央生長點,則易造成植物生長不良。當蟲口密度高時,蚜蟲會排出大量蜜露誘發煤煙病。

防治方法︰丹參上之蚜蟲類害蟲可參考使用油類之非農藥資材,如苦楝油及礦物油等資材,按照包裝上推薦之稀釋倍數進行防治。

↑ TOP

(二) 斜紋夜蛾

危害發生︰斜紋夜蛾又稱黑肚蟲、夜盜蟲。孵化後之幼蟲,於丹參葉上危害取食葉片,葉部被吃成缺刻、不規則之孔洞或僅啃食葉片下表皮留下乾枯孔洞狀褐色薄膜,4齡幼蟲白天藏匿於抑草蓆或PE塑膠布下之土表或土面。

防治方法︰少量發生時見到幼蟲直接捕殺即可,發現幼蟲成群危害時直接去除葉片並捕殺,若大量發生時,可使用微生物資材如蘇力菌進行防治,並注意施用時機為傍晚或陰涼天氣較佳。另外於田區周邊使用斜紋夜蛾性費洛蒙誘引資材進行誘殺亦可達到降低害蟲族群之效果,每分地約1-2個誘蟲器,掛於田區外圍對角,離地約1-1.5公尺。

↑ TOP

(三) 丹參植株萎凋

發生病徵︰丹參萎凋成因不只一種,疫病、立枯病及細菌性軟腐病均為可能成因,病害發生時常造成丹參莖基部或根部,內部褐化壞疽腐爛,喪失水份疏導功能,地上植株因而產生失水萎凋樣貌。

防治方法︰因病害多為土壤傳播,發病田區建議植前充分翻土曬田以減少田區病原細菌來源,另發生之時機通常為連續降雨、排水不良處,因此田區之排水通道必須完善,於豪雨發生後能儘速排除積水,栽培期間若發現生長不良失水萎凋之植株應儘速挖除,以避免灌溉或降雨時病源菌的傳播,而苗株定植前後使用木黴菌防治資材,可加強保護根系減少感染。

↑ TOP

(四) 丹參根瘤病

發生病徵︰本病害為根瘤線蟲感染丹參根部,造成丹參地下部根系產生不規則顆粒狀突起,根部會喪失疏導能力,所以受害植株地上部易呈現萎凋乾枯病徵,且產生根瘤處易開裂產生傷口,傷口處容易腐爛而造成根系腐爛敗壞。

防治方法︰本病害為土傳性,未有推薦化學藥劑可供使用,建議隔年同塊田區勿再次栽培丹參,可輪作或休耕,整地及土壤改良時可增施蓖麻粕、蝦蟹殼粉資材,以減少田區線蟲量並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生物防治上可於苗株定植前後使用放線菌類資材進行防治。

↑ TOP

  • 結語

       為推動東部地區中草藥六級化產業的發展目標,以有機栽培方式生產丹參,推廣一級產業農作物為養生素材,可滿足消費者食用安全之需求;以一級產業為基礎,結合加工技術建立二級化產業,提高農作物的附加價值,開發多元化產品;並以得天獨厚的優良農業生態環境之優勢,結合在地產業特色發展為觀光休閒農業,串聯三級品牌行銷概念升級為六級化產業,建立生產者、販賣者、消費者的互動關係,孕育出樂活、健康的體驗經濟,振興地方產業發展,促進地方全面活化。

↑ TOP

         現代人對保健養生日益重視,食品市場已由「量」的需求轉變為「質」的提升。東部地區具有優良的農業環境,選用在地生產的有機丹參,運用生物科技萃取有效活性成分,開發具有保健功效的機能性產品,創造農產品的高經濟附加價值,讓臺灣的中草藥產業更具有競爭力。目前國外對丹參的研究與臨床應用非常多,許多藥廠爭相投入龐大研究經費,開發為藥物與保健產品,而台灣的氣候環境很適合丹參種植,具有潛力發展為養生食材與保健美容產品之中藥草。

文章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 TOP

  • 相關連結
  1. 丹參之有機栽培管理
  2. .丹參主題館
  3. 原鄉特色產業新選擇-有機丹參

↑ TOP

 

 

 

 

 

                                                                                                                                                                                    

2024 © Lanlix 聯利農業科技 隱私權政策
0
購物車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