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管理 > 釋迦

一、前言

二、栽培管理

三、病蟲害防治

四、結語

五、相關連結

 

 

前言

    鳳梨釋迦(Atemoya)屬於番荔枝科(Annonaceae)番荔枝屬(Annona )植物,生長勢強,樹型半開張型,屬半落葉性小喬木;為西元1908年P. J.Wester博士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以冷子番荔枝(A.cherimola )與番荔枝(A. squamosa)雜交所育成之雜交種(A. cherimola XA. squamosa或 A. squamosa x A. cherimola ) Atemoya名稱之由來源自其親本,前三個字母“ate”係巴西人對番荔枝之稱呼,而“moya”則是取另一親本Cherimoya(冷子番荔枝)之末四個英文字母,故Atemoya實際上就是冷子番荔枝與番荔枝之雜交組合體。鳳梨釋迦果實為更年性水果,軟熟后才可食用,果肉甜中帶酸,有熱帶水果鳳梨之風味,故俗稱「鳳梨釋迦」或「旺來釋迦」,亦有稱「蜜釋迦」或「奇美釋迦」。

  ↑ TOP

栽培管理

(一) 苗木繁殖

鳳梨釋迦為雜交種,遺傳質異質性高,為保持優良遺傳特性,避免變異,種苗多以無性繁殖為主,其中以嫁接方式最為普遍,亦有少數使用枝條扞插繁殖。

1. 鳳梨釋迦之實生嫁接苗﹕繁殖方法為先將砧木種子播種,成活后經一年的培育,於隔年1~4月間進行嫁接,嫁接成活后,再經一年培育即可種植;為縮短育苗時間亦可將一年生砧木直接定植於田間,並同時嫁接,此法可縮短育苗時間,惟苗木管理較費工。

2. 扞插苗﹕繁殖方法係將枝條(直徑2〜3公分;長度15〜20公分)於2〜4月間進行扞插處理,成活後隔年1〜4月間即可定植。

  ↑ TOP

(二) 果園規劃及種植

1. 果園規劃

(1) 整地﹕因鳳梨釋迦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30〜80公分深處,所以需將土層1公尺深度内之大石塊或雜物篩除,再將土地之整平。果園可依地勢由高向低,建立排水系統或作畦,在大雨來臨時,可以迅速排水;果園之迎風面或東北方可先種植一排防風林,有利於日后番荔枝果園防風害。果園建議以寬行種植方式規劃,預留作業道,行距以6公尺較佳,以利噴藥車、搬運車、割草車或中耕施肥機等農機作業。

(2) 土壤分析﹕採取土壤樣品,送檢驗分析,了解果園土壤狀況,再視土壤p值、有機質及營養元素含量加以調整,不僅節省肥料用量並可促進苗木正常生長。

  ↑ TOP

2. 定植

(1) 苗木準備﹕採實生嫁接方式繁殖種苗,較可確保品種之優良特性。定植時以1〜2年生苗木較適合,株齡太大或太小均不宜。

(2) 種植行株距﹕依據砧木種類栽植之行株距略有差異,其中以番荔枝軟枝品系與粗鱗品系為砧木者之行株距較小,以6公尺x4〜5公尺較佳;以鳳梨釋迦及牛心梨為砧木者行株距較大,以6公尺x5〜6公尺較適宜。

  ↑ TOP

(3) 種植期﹕以2〜4月間種植最佳,植株應於未萌芽前種植,若嫁接株於苗圃期間愈長,日後定植田間之成活率及發育將受影響。

(4) 種植方法﹕種植前應先進行位置標定,於標定點施放有機質(建議每穴施用量25公斤以上)及化學肥料(依土壤檢測結果調整);有機質肥料需選用已完全發酵者,以免苗木種植后受損,並進行植穴攪拌。攪拌範圍應達直徑1公尺,深度80公分以上,以促進日后植株根系發育。攪拌后經7天以上即可種植。種植時覆土至植株最上端根部上方3-5公分處即可。

(5) 後續管理﹕種植後應立即澆水,愈涇越好。種植後2〜3個月内需特別注意苗木水分供應,保持土壤濕潤。因此時植株根系尚未伸展,吸水力弱,但植株蒸散作用仍持續進行,如不充分供水植株容易枯萎死亡。定植之后植株應避免再移植,以防損傷根系;幼年株應設立防風支柱,以免植株倒伏或主枝折斷。

  ↑ TOP

(三) 整枝修剪及樹型建立

1. 樹型之建立

自苗木定植園間起,即須進行樹型基本架構之建立,首先於主幹60〜80公分處截斷,以培育主枝。主枝以2〜4枝為宜,養成自然開心型樹型。植後2-3年間,於進行冬季修剪時,應使各主枝向外均勻伸長,再於主枝長度40〜100公分處培養2〜3枝亞主枝,各亞主枝間隔應有30公分以上為宜。往後每年在主枝及亞主枝上會萌發許多側枝,此即為可開花著果之枝條。

  ↑ TOP

2. 整枝修剪

鳳梨釋迦冬期果採收後,約於4、5月間進行強度修剪,主要促使植株矮化及整理樹型,以控制植株高度及樹幅。剪除后植株高度及樹幅寛度保持在2-2.5公尺及3-3.5公尺間,以利於后續園間管理作業,修剪後並以人工強制落葉。以植物生理及營養的觀點,植株製造之養分大部分供給果實發育,故冬期果採收後不宜立即進行強剪,應讓植株休養20〜30天以恢復樹勢,才不會影響後續之萌芽。春季強剪會促使春、夏梢大量萌發,初期易發生短暫性營養缺乏症狀,如葉片較小、色澤偏黃綠等,且易罹病蟲害,故可於6、7月間先疏剪密生枝、纖弱細枝等,改善植株樹冠内部通風及日照,以維樹勢經疏枝後,酌留適當間距與數量之春梢或發育枝,以作為冬期果之結果枝。如較晚(5月份)進行春季強剪,亦可將疏剪與產期調節修剪在7月間一併進行,以節省勞力。

  ↑ TOP

(四) 產期調節

鳳梨釋迦由於夏、秋季果採後易裂果,常導致無商品及食用價値,故利用產期調節技術生產冬期果(12月至翌年4月份),以避免採后裂果。產期調節方法主要以修剪方式進行。

1. 修剪時期﹕以7月至9月中旬間進行產期調節修剪最佳。6月間修剪雖開花情況甚佳,但果實在10〜11月間成熟,採收后裂果情形極為嚴重,故不宜過早修剪;而9月中旬以後修剪,因日照變短、氣溫降低,開花率降低且花朶數減少,亦不利於生產。

2. 修剪方法﹕主要以春季強剪後所萌發於樹冠内部及下半部之主幹、主枝、亞主枝等,其所生之側枝、春梢或發育枝,選擇發育充實者短截為10~15公分,使含2-3個芽,並去除短截枝上之葉片,以促進萌芽開花。若不去葉,花芽萌發較遲或不萌芽。一般修剪後7~14天就會萌芽並陸續開花結果。然萌生於主幹、主枝或亞主枝等直立向上生長之徒長枝,由於該等枝條當修剪短截去葉,萌芽後會有不開花或少花情形,萌發之新梢亦纖弱,且果實小,故應及早自基部剪除。若未剪除,因徒長枝具頂端優勢,將呈一枝獨秀,影響植株發育、果實產量及品質。鳳梨釋迦進行產期調節時應考量果園之地理位置及地形,以生產12月至翌年3月份之果實較佳;4月份開始氣溫偏高,且臺東地區易發生焚風或南風現象,常會造成果實抽心落果現象。建議於較冷涼地區可生產4月份果實,而5月份果實掛樹時果實内種子易萌芽,影響品質,故亦不建議生產5月份之果實。

  ↑ TOP

(五) 疏果、套袋

1. 疏果作業﹕鳳梨釋迦人工授粉著果後1個月内,應依樹齡與樹勢,進行疏果作業,去除果形不整畸形果、病蟲害果,及同一枝條著生過多之果實,以達植株合理留果數。由於人工授粉技術開發後,植株著果量大增,如未適量疏果,除造成樹體過量負擔,植株葉片提早黃化、樹勢衰弱外,若逢氣候逆境,如高溫、大雨或土壤乾、涇劇變,極易造成嚴重落果或裂果。適當疏果,調節著果量,為確保果實品質及維護樹勢之必要手段。

  ↑ TOP

2. 套袋作業﹕鳳梨釋迦果實在中大果期易受果實蠅之為害,多以套袋方式來保護果實,一般在授粉後50〜65天進行套袋,以套白色或黃褐色紙袋之果實品質表現較佳,果實色澤偏黃綠色,市場接受度高又因鳳梨釋迦果皮較薄,易受傷,因此果實會先套一層舒果網,再進行套袋,除減少擦傷外並可避免果實曬傷。一般鳳梨釋迦套袋前會先噴灑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惟須注意噴灑農藥後應間隔2〜3天再進行套袋,讓農藥濃度先降低,除確保農友套袋安全外,亦可使採收時果實農藥殘留量降低,符合農藥殘留標準。

  ↑ TOP

病蟲害發生及其防治方法

  • 鳳梨釋迦病害發生及防治方法

(一) 果實病害﹕臺東地區鳳梨釋迦以生產冬期果為主,主要產期自12月至翌年4月間。入秋後白天氣溫仍高,夜晚轉涼,時而遇鋒面有雨。果實病害方面有果疫病(Purple blotch)、果腐病(Diplodia rot)等。

1. 果疫病(紫斑病,Purple blotch)

(1) 病原菌﹕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P. nicotianae

(2) 病徵﹕農友俗稱「水傷」。被危害之果實初期在果皮上出現黑色小斑,逐漸擴大,呈暗紫黑色病斑,剖開病果可見罹病果肉前縁組織呈水浸狀淡褐色,將病果置於高濕環境下,1~2天即可見病斑處有白色菌絲纏繞,可作為初步診斷之依據。

(3) 發生生態﹕果疫病主要發生於多雨、潮濕的季節,危害果實的疫病菌主要有兩種: 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 之最適生長溫度為26度C;P. nicotianae 最適生長溫度約30〜32度C寄主範圍廣。病原菌藉由雨水飛濺或水膜游動而傳播。

  ↑ TOP

(4) 防治方法﹕

① 發生時清除病果減少感染源,再配合適當的化學防治,即可有效預防該病發生蔓延,建議果園可進行草生栽培,將有助於減少土壤病原菌藉由雨滴或灌溉水飛濺傳播。

② 非農藥防治﹕可於雨季前或病害發生前施用亞磷酸1,000倍,每5~7天一次,連續3次。

  ↑ TOP

2. 果腐病(黑腐病,Diplodia rot)

(1) 病原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2) 病徵﹕果實被感染后,果實表面初期出現黑褐小斑,逐漸擴大,呈暗黑色病斑。濕度高時,罹病部位經2〜3星期表面會產生許多黑色粉狀物之病原菌,為田間主要傳染源。剖開病果可見果肉罹病處變成黑褐色,罹病部位與健康組織界線明顯。

(3) 發生生態﹕本菌偏好高溫,菌絲最低生長溫度12度C,最高41度C,最適為32度C,一般主要發生於7〜9月間高溫高濕時,10月至翌年1月間氣候冷涼時,較不易發生。該菌在田間普遍存在於健康枝條、果實表面及果園土壤中,可感染枝條造成枝枯,環境適合時病菌可藉傷口或直接侵入果實,感染后病勢進展快速,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 TOP

(4) 防治方法﹕

① 本菌廣泛存在於田間,發生時應隨時清除病果,集中銷毀或掩埋,切忌將病果棄置田間,孳生大量感染源,並做適度的化學防治。

② 非化學農藥防治﹕50%枯草桿菌可涇性粉劑800倍,結果初期開始使用,每7天施藥一次,連續3次。

  ↑ TOP

(二) 葉部病害

本場調查臺東地區鳳梨釋迦果園之葉部病害,有 Colletotrichum anonicola 引起的炭疽病、Cercospora anonae 引起的葉斑病、Cephaleuros virescens 引起的藻斑病等。炭疽病常發生於春夏及入秋之際;葉斑病易發生於樹勢較衰弱時;若果園處於相對濕度較高狀態,則易發生藻斑病。

1. 炭疽病(Anthracnose)

(1) 病原菌﹕ Colletotrichum anonicola 

(2) 病徵﹕本菌通常自葉緣侵入造成葉縁焦枯,葉片受感染后出現淡褐色小斑,隨后擴大成不規則圓形病斑,病斑周圍深褐色邊縁有明顯黃暈,中間灰白色具輪紋狀,其上常可見黑色小點,是為分生孢子果,可釋放出分生孢子,成為田間感染源。

(3) 發生生態﹕本菌可潛伏於植株上,待環境適合時才侵入發病。最適生長溫度為25〜28度C,多發生於春夏或入秋之際高濕時期。

  ↑ TOP

(4) 防治方法﹕

① 適當修剪枝條,保持通風,可降低病害發生。

② 非化學農藥防治: 50%枯草桿菌可涇性粉劑800倍,發病初期開始施用,每7天施藥一次。

2. 葉斑病(Cercospora leaf spot)

(1) 病原菌﹕Cercospora anonae

(2) 病徵﹕初期會在葉片上產生暗褐小圓點,逐漸擴大呈圓形病斑,外圍呈紫黑色暈開狀,邊緣有薄薄的黃暈,中央會呈灰白色,當灰白色部分面積加大后會造成破裂穿孔,有時數個病斑會融合在一起,使葉片更為殘破。

(3) 發生生態﹕本菌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易發生在衰弱植株、生長環境低光照或是空氣不流通之處。

(4) 防治方法﹕

① 注意肥培管理,並適度修剪枝條,使果園光照充足。

② 防治炭疽病藥劑亦可兼防本病害。

  ↑ TOP

3. 藻斑病(Algal spot)

(1) 病原菌﹕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

(2) 病徵﹕主要危害成熟葉片,病斑僅產生在葉表,初期在被害部位,表面長出圓形小點,呈黃褐色至紅褐色,由中心點呈放射狀逐漸擴大成為圓形或近似圓形斑點。病斑較周圍組織稍微隆起,表面長出許多直立而細小的毛狀物,呈黃綠色至黃褐色。

(3) 發生生態﹕本菌喜高溫高濕環境,需藉由水傳播,當氣候轉涼及乾燥,藻斑病發生頻率降低或完全消失。主要感染時期為雨季,若果園位於通風不良地區或密植,而使果園相對濕度較高,則周年皆可發生。

(4) 防治方法﹕

① 改善栽培環境,適當修剪及施肥,使陽光充足,通風良好,便不易產生本病害。

② 嚴重時噴5-5式波爾多液,每2〜3週一次。

  ↑ TOP

(三) 莖部病害

1. 赤衣病(Pink disease )

(1) 病原菌﹕Corticium salmonicolor Berk. &Broome

(2) 病徵﹕主枝或樹幹受感染後,被害部初期有少許樹脂滲出,隨後乾枯龜裂,長出白色至淡紅色的薄菌絲層,上面散生許多紅色小點,為病原菌之擔孢子,發病嚴重時患部以上枝葉枯萎。

(3) 發生生態﹕本菌屬於多犯性病原,可以感染柑桔類、梨、荔枝、楊桃、枇杷、檬果、茶樹、相思樹等多種植物。本病在夏秋多雨、潮濕高溫的氣候,易發生於通風不良且潮濕的果園;不常見於乾燥季節。當白色菌絲佈滿枝條或莖部,嚴重時,菌絲會阻塞導管,使植株無法運輸水分,造成萎凋、枯死。

(4) 防治方法﹕適當的修剪枝條,改善果園通風及日照,可減少本病發生,如發現病枝即予剪除,以防傳染擴散。

  ↑ TOP

(四) 立枯型病害

立枯型病害會造成植株黃化萎凋,植株染病後一般難以治療。調查轄區果園立枯型病害有褐根病、根朽病及青枯病等三種,褐根病較常見,根朽病及青枯病僅在局部地區發生。

1. 褐根病(Brown root rot)

(1) 病原菌﹕Phellinus noxius (Corner) G. H. Cunningam

(2) 病徵﹕本菌可自根部或地際部侵入感染,引起植株黃化萎凋死亡。若為快速萎凋型病徵,只需1個月即可造成植株死亡,且萎凋葉片仍附著於植株上,受害植株近地際部主莖及根部有黃色至深褐色的菌絲包圍表面,其上被覆泥土,將莖基部或根部樹皮撥開,可看見具不規則黃褐網紋,在腐朽與健康木材間常有黑色隔離帶,腐朽末期木材呈海綿狀,可為現場鑑定主要依據。

(3) 發生生態﹕俗稱「樹癌」,可危害寄主超過100種。本菌最適生長溫度為24〜32度C。菌絲生長喜好酸性,在酸鹸值p7.0以上的培養基中不容易生長,於土壤中至少可存活半年以上,在罹病根莖組織中則可存活達10年之久,是病菌長期存活的主要處所。本菌除可藉健株與病株的根系交纏或藉病土直接傳播外,也可藉擔孢子或斷裂分生孢子作長距離的傳播。

  ↑ TOP

(4) 防治方法﹕果園植株一旦出現病徵,便不容易治療,因此應詳細瞭解本菌的特性,並據以擬訂妥善的預防措施,以避免造成嚴重的損失。

① 避免從有發病紀錄的果園採土,或直接在發病園内育苗。

② 本菌寄主種類繁多,又可以在土壤中殘存很久,且可藉由灌溉水傳入果園,宜慎選栽培園地,避免選擇曾發生或鄰近有發病的園地。

③ 發病輕微的植株可先掘開其莖基部的土壤,切除感染部位後,以25%撲克拉乳劑或25%撲克拉水基乳劑稀釋1,000倍,澆灌至整個根系,依植株大小及罹病程度,每棵約灌20-40公升藥液或每平方公尺灌注1公升,每隔2個月灌注乙次。

④ 嚴重罹病株應立即劑除,徹底清除土壤中殘留病根集中燒毀,並將原植穴翻土曝曬,或將土壤以氰氮化鈣(烏肥)、消石灰、尿素等資材(用量700-1,000公斤/公頃)均勻混合,可殺死殘留於土壤細根中的病原。另外,調整果園土壤酸鹼値至pH7.0以上,以降低病原菌活性,多施有機肥料,除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也有利於土壤有益微生物繁殖;增施氮肥則建議以尿素為主,其分解後產生的氨氣具有殺菌效果。

  ↑ TOP

2. 根朽病( Crown rot , Mushroom root rot)

(1) 病原菌﹕Ganoderma applanatum(樹舌)、Ganoderma lucidum(靈芝)、 Rigidoporus microporus 、Fomitella supina 等擔子菌類引起的病害。

(2) 病徵﹕植株主幹受感染後,木質部組織變成黑褐色,最後腐朽並轉成近淡褐色,罹病后期,植株的地際部會長出土黃或黃褐色子實體(菇體)。本病害可導致植株黃化、衰弱,終而枯死。與褐根病不同,罹病根部或地際部的通常不黏附土塊、石粒,有時可見其上附著菌絲,但為灰白色或土黃色,且被害時間長達數年后才表現病徵。

(3) 發生生態﹕本菌可自根部侵入感染,導致根部腐朽,病菌逐漸往主幹蔓延;也可自地際部主幹侵入感染,而後往根、莖擴展。

(4) 防治方法﹕根朽病多發生於較深之根域,因此防治上極為困難,防治策略請參考褐根病。

  ↑ TOP

3. 青枯病(Bacterial wilt )

(1) 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2) 病徵﹕被危害植株初期部分枝幹黃化、枯萎,與褐根病全面枯黃不同,當本菌感染主幹基部或所有枝幹后,整棵植株即枯死。切開罹病植株莖部可見維管束組織褐變,並有乳白色菌泥流出。

(3) 發生生態﹕本病為細菌性病害,於1990年在臺東地區首次發現。本菌可藉由幼苗莖基部傷口侵入,約10天内可導致幼苗枯萎。田間病原菌主要藉由根部感染,並分泌多醜體阻塞根部維管束系統,阻礙木質部水分運送,木質部組織逐漸變成黑褐色,並往莖部蔓延。本菌可感染許多草本植物,其中以茄科作物發生最為普遍,因此最初感染源可能來自種過茄科作物的農田,本菌藉由灌溉水或豪雨淹水移入果園,再經由根系接觸或修剪器械傳染蔓延。本菌可在土壤中殘存數年之久,果園常見之雜草如牛筋草、咸豐草及野生番茄亦是中間寄主。

  ↑ TOP

(4) 防治方法﹕

① 避免於曾發生青枯病之農地採土育苗或種植,並注意勿自茄科作物栽培區引水灌溉。

② 發現罹病植株應立即連根劑除銷毀,拔除后之植穴土壤應消毒或更新。

  ↑ TOP

  • 鳳梨釋迦蟲害發生及防治方法

(ー) 薊馬類(俗名:心尾苔、薊馬;thrips)

1. 為害癥狀及發生條件﹕田間發生以小黃薊馬( Scirtothrips dorsaiis Hood )為主,成蟲侵入鳳梨釋迦未展開之心葉銼吸取食並產卵,造成被害心葉褐化。至開花結果期,移至花器及幼果上危害,沿著枝柄、花瓣及果目挫傷,造成不規則褐色條斑疤痕。枝條長出心芽時,成蟲從鄰近果園或園中雜草遷移至植株上為害,至開花期發生密度最高,尤其以無噴水灌溉的果園及氣候乾燥時,為害較嚴重;田間雜草如假馬唐、野莉莧等都是中間寄主植物。

  ↑ TOP

2. 防治方法﹕

(1) 清除果園中雜草,以減少中間寄主植物,在坡地或土壤易流失的果園可栽植矮生、匍匐性之多年生豆科植物蔓花生,或對土壤質地條件無選擇性的當地原生草種,不但可減少中間寄主植物又可作好水土保持,維持果園土壤濕潤,助益果樹生長勢。

(2) 可於果園設置黑色塑膠噴水軟管或架設略高於果樹樹冠的噴水噴頭,適時增加果園相對濕度,減少薊馬孳生。

(3) 懸掛黃色或藍色黏紙誘殺成蟲:利用薊馬成蟲偏好黃色或藍色之習性,在枝條上懸掛黃色或藍色黏紙誘殺成蟲,不但可減少薊馬密度,亦可達到監測薊馬發生情形之目的,適時規劃防治工作。

(4) 於心葉期,若發現每10枚心葉有30〜40隻薊馬時,或每1心葉(長有4枚幼葉約5〜7公分),有一幼葉發生褐化現象時,建議應立即採行化學藥劑防治,同時注意安全採收天數。

  ↑ TOP

(二) 粉介殼蟲類(俗名﹕綿仔苔、白龜神;mealybugs)

1. 為害癥狀及發生條件﹕田間發生以太平洋臀紋粉介殻蟲(Planococcusminor)為主,部份果園可發現絲粉介殼蟲( Ferrisia virgata)。粉介殼蟲之成、若蟲群聚於樹幹縫隙、葉腋及果實上刺吸汁液,不但使生長勢衰退,並排泄蜜露引誘螞蟻、蠅類等前來取食,誘發煤煙病。粉介殻蟲於主根、樹幹縫隙處過冬,待翌春時,移動性的若蟲沿主幹遷移至營養枝條上,當果實長至中果(果徑4〜5公分)移行果蒂間隙中,大量繁殖發生密度達高峰期。至10〜12月下旬,因雨水減少氣候乾燥,致使害蟲族群密度又達第二高峰期。

  ↑ TOP

2. 防治方法﹕

(1) 清除粉介殼蟲寄生之枝條及果實,搬離果園外集中燒毀或挖土掩埋,以減少隔年存活的蟲源。

(2) 採收后之強剪期,須將被害的枝條剪除后,集中燒毀或掩埋,並應進行全園防治一次,以減少越冬蟲源。

(三) 果實斑螟蛾( Anonaepestis bengalella Ragonot , 俗名﹕黑蟲、蛀蟲;custard apple borer )

1. 為害癥狀及發生條件﹕果實斑螟蛾將卵產於鳳梨釋迦果實鱗溝或果柄與果蒂間隙,呈散生或2〜3粒黏成卵塊狀。孵化後的幼蟲在小果(果徑3公分以下)上,可咀食果皮,並蛀入果肉内取食,並將咀碎的果肉或糞粒排出,再以口吐絲粒成長形囊狀,黏貼於果皮外。斑螟蛾幼蟲危害將糞便排出果實表面,后期造成果實黑變木乃伊化,而仍留於果樹上。

2. 防治方法﹕剪除被害果實,落實清園管理;由於本害蟲之幼蟲在孵化后仍殘存於果實内,若把被害果剪下棄置在果園内,幼蟲仍然可以繼續在被害果内存活,並完成世代,繼續產卵為害。因此必須將被害果實剪下後,浸水或使用肥料袋收集移出田間,減少下一世代的蟲源。

  ↑ TOP

(四) 葉蟎類(俗名﹕紅蜘蛛;spider mites)、神澤氏葉蟎( Tetranychus kanzawai)、二點葉蟎( T. urticae )

1. 為害癥狀及發生條件﹕成、若、幼蟎等會群聚在鳳梨釋迦果樹的中、老葉上,沿葉脈取食為害,被害部位開始呈現銹色斑點,繼而葉片枯黃掉落,光合作用減少,影響樹勢的生長,發生嚴重時,即使能結果,果實也發育不良,品質降低。每年春梢長到約12~15公分時,葉蟎類從越冬場所如樹皮裂縫或鄰近其他果樹,移行至植株葉片上取食;初期藏匿在葉背,但族群密度高時則移行至葉面為害。雨季時密度較低,待梅雨期過后,5月下旬〜6月間氣溫適中且乾燥,葉蟎危害達到高峰;8〜9月間雨水多,密度下降,至11月起到隔年1月間,氣候乾燥,中、老葉被害又趨嚴重而達高峰。果農在採收后進行強剪,被害枝條、葉片均被剪下,棄置在果樹下,雖然密度下降,但葉蟎類卻從剪下的枝葉上移行至主幹裂縫或草上越冬,存活到隔年春天,成為翌年的感染源,繼續繁殖蔓延危害。

  ↑ TOP

2. 防治方法﹕

(1) 落實清園管理: 清除果園中葉瞞為害的枝條、葉片,做好果園環境衛生管理。7〜9月間夏季修剪時,將被害部位集中於一處燒毀或掩埋土中,並注意安全採收天數。

(2) 利用果園内自然存在的天敵,並配合化學藥劑進行綜合防治(可查詢參考植物保護手冊藥劑防治)。

(五) 東方果實蠅( Bactrocera dorsalis(Hende1),俗名: 蜂仔;oriental fruit fly )

1. 為害癥狀及發生條件﹕當鳳梨釋迦果實約5〜6分熟時,果實蠅雌蟲被果香吸引至果園内,以產卵管刺破果皮於皮下產卵,經過約1〜2日孵化成幼蟲後,鑽入果實中蛀食果肉,被害果實遭其幼蟲蛀食,造成果實提早軟化,其后使果實腐爛、落果,嚴重影響產量。在臺灣地區本蟲年發生7〜9世代,27度C溫度環境下約20〜24天完成一個世代。果實蠅發生密度隨溫度及寄主植物果實成熟時期改變,以1-3月密度較低,4月起逐漸升高,6-7月後密度達高峰,直到10月后才逐漸下降。

  ↑ TOP

2. 防治方法﹕

(1) 落實清園工作﹕由於本蟲幼蟲在孵化後蛀食果肉,容易造成落果,落果棄置在果園内,幼蟲仍然可以繼續在被害果内存活,並羽化為成蟲繼續產卵為害。因此,必須清除落果,以浸水或用肥料袋收集后移出田間,消滅殘存在被害果肉之幼蟲,減少下一世代的蟲源。

(2) 套袋防治﹕當果實5〜6分熟時,適逢田間果實蠅發生的高峰時期,在雌成蟲未在果實產卵前,將果實套袋,阻隔雌成蟲產卵,並可同時防止斑螟蛾及粉介殼蟲的危害。

(3) 實施區域共同防治﹕由於本蟲飛行能力強,單一果園施行防治工作,常因容易自鄰近區域遷入為害,而防治效果不彰,惟有全部果樹栽培區推動區域共同防治,才能達到有效防治的目的,建議防治作為如下﹕

① 監測果實蠅密度﹕由本場定期監測果實蠅密度變化,做為防治工作參考及偵測果實蠅主要來源,以加強防治效果。

  ↑ TOP

② 於果實蠅為害前2個月,使用含毒甲基丁香油誘殺雄蟲﹕ 在果園周邊,每公頃4〜6個或每隔80〜100公尺,設置1個甲基丁香油長效型誘殺器,並將誘殺器掛在樹蔭下,離地約100至150公分處,避免陽光直射造成藥劑失效;另建議也於果園外圍緩沖區内懸掛誘殺器,涵蓋範圍至少100公尺,以減少園區外果實蠅入侵。

③ 配合誘殺雌蟲﹕於果園内進行局部點噴或在果園外雜樹林點噴稀釋10倍的0.02%賜諾殺濃餌劑,全面誘殺雌蟲及雄蟲,降低果實套袋前被害機率。或在果園内懸掛網布,再將賜諾殺濃餌劑10倍稀釋液噴於網布上誘殺果實蠅,除了可避免點噴時不慎噴到果樹造成藥害,也可藉由網布加強餌劑之擴散與誘殺效果;每分地約懸掛10塊網布,建議於清晨噴施可達最佳誘殺效果。

④ 清除田間落果,避免果實蠅孳生。

  ↑ TOP

結語

   鳳梨釋迦自1993年起,經本場輔導利用修剪技術調節生產冬期果,果實品質優良,甚受消費者喜愛,遂逐漸發展形成產業,栽培面積年年增加。再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臺東縣政府、臺東地區農會等,各農政機關努力輔導,於2004年首次外銷新加坡,再陸續出口至香港及加拿大各地,各消費市場均反應甚佳,乃奠立外銷的基礎;2008年起積極拓展中國大陸市場,外銷量逐年大幅成長,迭創佳績,目前已躍居為國内水果出口量第二位,僅次於香蕉,也吸引愈來愈多的農友投入生產的行列。臺東縣為我國鳳梨釋迦主要產地,近年來本場持續進行品種改良及栽培技術改進工作,推廣安全用藥及果園草生栽培以減少藥劑使用,並研發多項農業機械以節省勞力成本支出,使得本項水果生產技術領先其他地區。惟此一產業仍面臨許多問題,例如﹕外銷市場過於集中於中國大陸,應積極拓展其他外銷市場;而粉介殼蟲對農民而言仍感困擾,各進口國也強烈要求我方加強防治工作;其他如農藥殘留問題、植株不明原因衰弱黃化問題等,都可能影響鳳梨釋迦產業的發展與競爭力。

  ↑ TOP

文章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

相關連結

  1. 釋迦主題館
  2. 鳳梨釋迦栽培管理

  ↑ TOP

                                                                                                 

 

                                                                                                   

2024 © Lanlix 聯利農業科技 隱私權政策
0
購物車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