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管理 > 可可

一、前言

二、栽培管理

三、病蟲害管理

四、結語

五、相關連結

 

  • 前言

       可可是梧桐科可可屬的熱帶常綠小喬木,英 名為,與咖啡及茶並列為世界三 大無酒精飲料作物。近年來 由於檳榔產業逐漸凋零,屏東地區 栽種可可民眾日益增加,粗估栽培 面積超過200公頃,但可可在臺灣 的栽培模式尚未完全建立,本專刊 藉由對可可生育特性及產業概況的 介紹,配合栽培管理作業要點的說 明,期望能提升可可栽培技術,達 到穩定可可豆品質與產量的目標。

  ↑ TOP

  • 可可栽培管理

(一)定植前準備作業

1.栽培地點選擇

       可可為熱帶植物,栽培地區主要分布於南北緯20度之間 ,大約介於南北回歸線間,故臺灣高屏地區已是可可栽培的北限,再往北栽植易因寒害造成樹勢衰弱,尤其苗期階段,如沒有防寒措施遭受寒害情形更為嚴重。可可樹性喜高溫多濕,生長適溫最高年均溫介於30~32度C,最低年均溫介於18~21度C,在臺灣冬季18度C以下之短暫寒流可能引發寒害,可可樹喜愛變動少之高濕度環境,空氣濕度維持在 80%以上為佳,因此降雨量為影響可可產量之主要氣象因子,年降雨量以1,500~2,000mm為最佳,栽培地區月平均雨量小於100mm的季節應加強灌溉,否則缺水易造成植株生長狀況差或停止生長。栽種土壤則喜好排水佳、通氣良好及富含腐植質之壤土。定植初期,可選擇有部分遮蔭地點,而搭設固定支架也可降低可可樹因強風所造成的損害。

  ↑ TOP

2.間作栽培

      可可樹耐遮蔭,苗期階段若有適度遮蔭可促進植株生長,因此,可與檳榔或香蕉等作物間作,但選擇間作作物時,應考量經濟栽培作物與可可樹水分及養分需求問題,且避免選擇可可主要病蟲害之宿主作物間作,以免造成交互感染。

3.田區規劃

       可可樹幼苗移植前先挖掘植穴, 植穴長寬各約40公分,深約30公分, 可在植穴周邊預埋基肥,以確保其在生長季有足夠養分供其生長。定植於田間後,需維持充足土壤水分,且進行遮光處理,否則夏季高溫強日照下,易造成葉片表面曬傷情形,目前屏東地區大部分種植於檳榔樹下,可避免陽光直接傷害。可可植株冠幅大,為方便管理、保持園區濕度和兼顧產量下,適當行株距推薦3x3或4x2公尺,所需植株每公頃約 為1,111~1,250株。間作則可視間作作 物種類,每公頃約為400~600株。

  ↑ TOP

(二)苗木繁殖
可可常見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種子繁殖、嫁接及高壓等三種,詳細說明分述 如下:

1.種子繁殖

       以種子培育實生苗為最經濟且簡單的繁殖方法,也是目前臺灣可可苗最主要的繁殖方式,但實生苗之果莢性狀會與母株有所差異,國外通常用來作為嫁接砧木。植物種子依對貯藏環境 之溫、濕度的耐受性,主要可分為正貯型種子、中間型種子及異貯型種子三種。

       正貯型種子在適當的低溫乾燥環境,可保存很長一段時間,反之,異貯型種子則不耐乾燥環境,熱帶果樹如芒果及蓮霧等皆屬之,而可可種子亦屬異貯型,種子自果莢取出後,如遭遇乾燥環境,種子活力隨即快速下降, 故可可種子從成熟果莢取出後,應立刻播 種,避免種子失水乾燥,造成活力下降而不易發芽。

  ↑ TOP

       發育成熟之新鮮可可種子,其發芽率可高達80%以上,種子自果莢取出後,果肉可不必洗去,直接利用濕毛巾覆蓋進行孵芽,種子於30~32度C高溫環境下約4~6日發芽,若溫度較低,則所需時間愈長,待看到有白色胚根冒出後,即可定植於盆內育苗。可可原生地為熱帶雨林下層,故其育苗環境建議保持高濕度,可遮光30~50%,在早晚進行噴水來維持環境濕度,夏季栽培一個月之可可苗即可達到20公分高。

  ↑ TOP

2.嫁接繁殖

       國外為了確保品種特性,大部分利用嫁接法來繁殖苗木,其操作方法是選定一優良品種,將其枝條接在砧木上。臺灣目前沒有推薦的可可品種,市面上販售苗木則是以種子繁殖實生苗為主, 其優點是可在短時間內取得大量種苗, 但未來果莢採收後之可可豆,品質容易參差不齊。

       嫁接最常用的方法為切接法 ,一般是以實生苗作為砧木,將欲繁殖的品種枝條(接穗)剪下後,底部削出 一平面,將砧木切出適當切口後,將接穗放入,形成層需緊密對齊以提高嫁接存活率,對齊方式,接著利用繩子將兩者綁緊後,用石蠟膜保持濕潤,若在田間操作,可再綁上報紙避免太陽直接照射。一般約2~3週即可看見芽體萌動,若失敗則接穗顏色變黑,此時可剪除後再次進行嫁接。

  ↑ TOP

為提高嫁接存活率,需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 嫁接適期應避免過高溫及低溫,以溫度不劇烈變化的春季為佳。

(2) 避免土壤水分過多導致樹液流動過快,砧木應事先斷水處理,並在雨季來臨前完成嫁接。

(3) 砧木與接穗接觸面要密合,兩者形成層要對齊。

(4) 避免傷口感染,嫁接操作前,刀具先用酒精消毒。

(5) 利用石蠟膜、塑膠袋及報紙保持接穗濕度,並定期巡視,避免捆綁的資材在接穗生長後將其勒死。

  ↑ TOP

3. 高壓繁殖

       為保持品種特性,苗木繁殖除嫁接外,還可使用扦插及高壓,但可可利用扦插繁殖發根不易且費時,一般可採高壓法進行繁殖,雖耗費人工,但操作容易且無需培養砧木。高壓法首先選擇生長強健枝條,將其3~5公分進行環狀剝皮後,包覆水苔並利用塑膠袋包緊保濕,誘使癒傷組織生成及促進發根,約1~2個月,待根長滿後即可剪下種植 。

  ↑ TOP

(三)整枝與修剪
       可可樹整枝與修剪如果確實做到定位,其在栽培管理上可獲得事半功倍之效,包括控制植株高度,維持良好的樹形,可方便果實採收、降低颱風危害及保持枝條生長與果實生產間的平衡等, 適度修剪則可控制樹勢、調節生長、減少養分消耗及增加果園通風,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

  ↑ TOP

1.整枝:
       整枝最主要的目的在於控制枝條的生長、位置與方向,形成理想的樹形。可可樹建議採用單幹配合開心型整枝為最佳,因單一主幹加上3~4個亞主枝形成杯狀開心型,可以養成足夠的 樹冠來捕捉大部分的陽光。實生苗在頂芽無受損情況下,在1~1.5公尺高會自然生成水平輪狀枝,適度誘引即可成為良好亞主枝;栽培環境若遮光嚴重,植株可能生長至2公尺才會生成輪狀枝,為了形成良好樹冠,苗木生長至1公尺時,即進行摘心(去頂芽)處理,促進側芽萌發,再選留 3~4枝角度適合之枝條做為亞主枝。 但可可於幼苗期頂芽受損,或颱風造成傾倒無即時扶正,常導致基部吸芽大量萌發形成多主幹,因可可為幹生果,過多主幹可能導致果實生長發育空間受阻,影響採收作業的進行,惟必要時,也可選留2~3枝角度適當者做為主幹,其餘鋸掉。

  ↑ TOP

2.修剪:
修剪主要目的是建立及維持基本樹形,並保持果園衛生、營造果園操作空間及調節植株生長與發育。

(1) 及早去除吸芽、徒長枝、病弱枝、交叉枝及下垂枝。植株生長過程中需持續移除吸芽,避免新的主幹形成破壞樹形,樹冠內分枝修剪,應以維持樹冠結構均勻分布為宜,適 當修除下垂細弱枝 條,使光線能穿透至樹冠內層能獲得足夠光能,增加樹冠內通氣性。

(2) 植株保持地面以上約1公尺處通風良好。可可果莢著生於樹幹上,保持樹幹基部通風良好可預防病害發生,且採果時較易判 斷採收成熟度。

(3) 植株高度控制在3~4公尺。每年需定期矮化可可植株高度,矮化作業應避免在植株大量掛果時進行,可將植株控制在3~4米左右高度,方便栽培管理操作,並有效降低颱風的危害。

  ↑ TOP

  • 病蟲害管理

可可常見病害及防治方式概述

(一)可可炭疽病

       葉部病徵可分為三種,包括葉穿孔、葉枯及葉片不規則斑。葉穿孔病徵主要是葉片上出現許多斑點,起初為淡褐色針頭般大小的凹陷圓斑,周圍有黃暈。隨著病斑逐漸擴大至直徑4~6mm時,病斑中心會皺縮並自葉片上掉落。病斑持續擴大後,與鄰近病斑 癒合成較大之病斑,占據葉片大部分面積;後期時,葉片乾枯,甚至會落葉。

  ↑ TOP

       葉枯病徵常會由葉尖或葉緣開始 發展,起初為2~5mm的圓形或稍不規則之黃化斑塊,隨後轉成褐色,並有黃暈圍繞,病斑持續發展,會與鄰近病斑癒合成大面積枯萎狀病斑,造成葉片脫落。而葉片不規則斑病徵會在葉片上造成圓形或不規則狀的小型黑色斑,並由較寬之亮黃色暈圈所包圍,隨後病斑沿著葉脈不規則擴大,長度可達10~25mm,病斑中心呈暗褐色至黑色,後期則呈灰色。

  ↑ TOP

       果莢受害時,多由果柄開始發生,尤其是果柄與果莢連接處,之後逐漸向下擴展。受害初期,果莢表面產生外圍有黃暈的小型褐色圓點,受害處形成深褐色凹陷壞疽,外圍有擴散狀的黃暈。病原菌也會沿果柄向上,侵染枝條的部分樹皮,受感染的果柄嚴重皺縮,可明顯與健康果柄區別,果柄內部組織則呈現褐色至深褐色。

  ↑ TOP

       幼果受害後,隨著病勢的進展,果莢內部組織也開始褐化變色,並繼續向內擴展至豆仁,最後整粒果莢皺縮,呈深褐色至黑色的木乃伊化果莢。但成熟果莢受害時,病原造成的褐化狀病徵只會被侷限在靠近果莢表面的組織,而不會擴展至豆仁,隨著病勢進展,不同的壞疽班會癒合成較大且不規則的褐化區塊,濕度高時則會產生橘紅色孢子褥。

  ↑ TOP

3.發病生態

       炭疽病菌具有潛伏感染之特性,可感染幼果而不表現病徵,待果莢收獲後才快速發病。 病原菌亦可於無任何病徵之葉片上被分離到,推測這些炭疽病菌應為本病害之初次感染源,主要靠雨水、霧水傳播。天氣因子在炭疽病的發生過程當中占有重要的角色,潮濕的環境有助於病原真菌的傳播與感染的發生,因為在濕潤的天氣中,葉片及果莢上的孢子堆較為鬆軟,孢子極易飛濺到環境當中。

  ↑ TOP

4.管理策略

       此病害的寄主廣泛,儘可能清除可可果樹周圍地面的枯枝落葉以及可能成為病原寄主的雜草,避免病原菌潛伏其中。而適當的整枝修剪、適當的植株間 隔可以達到良好的遮蔭與通風效果,配合植株衛生的維持,例如定期清除受感染的果莢,能夠有效預防炭疽病。此外,定期採收成熟果莢,則近期內受感染的果莢雖然表面有病斑,但仍能收穫內部的可可豆。此外,可以參考使用無機銅劑做為病害防治的藥劑,例如波爾多液、三元硫酸銅、氫氧化銅等,效果佳,藥效發揮速度快,而且免訂殘留容許量,但需注意若使用不當或濃度過高時,都有可能對作物產生藥害。亦可參照可可病蟲害防治用藥摘要表,選擇核准於炭疽病防治之藥劑。

  ↑ TOP

(二)可可黑腐病

        幼果受害後,產生乾枯、皺縮及木乃伊化病徵,並垂掛在枝條上。而較成熟的果莢受感染初期,果表出現褐色小點,隨後轉為黑色,之後斑點不斷擴大,直到整粒果莢全都黑化。由於病原菌產生大量黑色菌絲,如煤煙一般覆蓋在果莢表面,使病果就像木炭一般,因此也稱「炭腐病」。病果表面可以觀察到黑灰色的菌絲,且外殼會軟化,而果莢內部組織會腐壞,內部的可可豆也會黑化,失去採收價值。

  ↑ TOP

3.發病生態

       一般而言,臺灣可可樹都會與其他作物間作,一方面作為遮蔭植物,另一方面則在可可樹尚未成熟,無法收穫可可豆之前,彌補部分經濟上的收入。雖然此法廣泛地為農民所採用,但須注意的是,本病原菌寄主廣泛,部分間作植物同樣容易遭受黑腐病原菌的侵染,因此,可能成為可可黑腐病的感染源。本病原菌全年皆會感染可可,尤其以夏季最為嚴重,且不論幼果或熟果都有可能受到感染,病原菌主要由果莢傷口入侵。

  ↑ TOP

4.管理策略

       良好的田間衛生及適當的栽培管理方式可以減少黑腐病的危害。田間衛生方面,例如修剪枯死枝條,以掩埋或焚燒方式清除,並銷毀受感染的枯枝、落葉及病果,可以防止黑腐病持續散播。另外,在栽培管理方面,選擇在乾燥的天氣採收,且採收時儘量不摘除果梗也不損傷果莢,可以減少本病發生,因黑腐病原菌主要由傷口入侵。

        另需要注意的是,昆蟲的啃食也會造成傷口,因 此,防治害蟲可以有效降低黑腐病的發生。可可果園間也常有鼠類出沒,牠們 也會啃食可可果莢,所以也必須注意鼠類防治。其他措施如提供充足水分、改善栽培環境及適當的肥培管理,可以增進植 株的抵抗力。果實儲藏溫度低於10度C,亦能有效抑制儲藏病害發生。

         另外,黑腐病原菌寄主範圍廣泛,包含芒果、香蕉、檸檬、酪梨等,因此,選擇間作作物時須避開這些作物,以防止病原菌大量孳生。在用藥防治方面,與炭疽病相同,也可以參考使用無機銅劑,如波爾多液、三元硫酸銅及氫氧化銅等,並配 合上述措施進行綜合管理將可以將黑腐病的威脅降至最低,或選用23%亞托敏水懸劑 。

  ↑ TOP

可可常見的害蟲類型:

(一)椿象類

1.危害狀:

       於屏東地區可可樹上調查得到的椿象種類有茶角盲椿象、奎寧角盲椿象 及黃斑椿象等。其中,盲椿象為全球可可樹最主要的害蟲之一,其若、成蟲皆會刺吸可可樹葉 片、枝條及果莢。盲椿象雌蟲將卵產於嫩葉、幼梢及花蕾等部位,因卵粒頂端具一細毛,產卵後仍露出幼梢表面,故易被發現。盲椿象刺吸後,被害處易形成黑褐色斑點,蟲體愈大,受害斑點愈大,隨著移動性增加,其為害枝條數也 愈多。受害嚴重時,被害葉片停止生長且萎縮,甚至造成落葉,果實受害斑點 會擴大,嚴重時整顆果實黑色木栓化,失去商品價值;通風不良的果園最容易受到危害。

  ↑ TOP

2.防治方法:

(1)果園保持光線充足及通風。

(2)卵產於枝條幼梢組織內,但有白毛露出易發現,可予以剪除銷毀產卵枝條。

(3)天敵包括蜘蛛、螳螂等。

(4)可選用陶斯松或第滅寧等藥劑防治 。

(二)蚜蟲類

1.危害狀:

於可可樹萌新梢時期,常可於嫩葉上發現棉蚜或桃蚜。其雌成蚜可分為有翅 型及無翅型,若、成蟲均群聚於葉芽、花器或幼果上刺吸植株汁液,受害嚴重時葉片會捲縮、扭曲或花器早凋,造成植株生長不良。蚜蟲分泌之蜜露可誘引螞蟻前來取食,並協助蚜蟲擴散分布,也會誘發煤煙病,嚴重時葉片有如塗上黑色膠水般。

  ↑ TOP

2.防治方法:

(1)修剪並清除害蟲密度較高之葉片及枝條,以避免成蟲擴散。

(2)可於果園內設置黃色黏紙誘捕成蟲。

(3)噴施礦物油使其窒息死亡。

(4)利用天敵防治,如草蛉、瓢蟲等。

(5)參照可可病蟲害防治用藥摘要表,選擇核准於蚜蟲防治之藥劑。

(三)粉蝨類

1.危害狀:

田間調查時,經常可於葉背發現螺旋粉蝨 ( Aleurodicus disperses Russell) 之卵, 但若、成蟲卻鮮少發現,可可是否為螺旋粉蝨喜好之寄主,仍有待進一步的調查。由於此蟲為雜食性,初齡若蟲具移動性,可尋找適宜場所,至2齡時就固定不再移動,並由體背分泌白色粉狀及絲狀物。若、成蟲皆喜歡棲息於葉背刺吸汁液,密度高時枝、葉、花及果實皆可佈滿蟲體,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煙病,嚴重影響植株之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

  ↑ TOP

2.防治方法 :請參考蚜蟲類。

(四)粉介殼蟲類

1.危害狀:

       目前可可樹上調查到的粉介殼蟲種類繁多,包括太平洋臀紋粉介殼蟲、橘臀紋粉介殼蟲及木瓜秀粉介殼蟲等。這些害蟲全年皆可發生,以春秋兩季雨水少時發生較嚴重。雌成蟲尾端會分泌白色棉絮狀臘質卵囊,並將卵產於其內。若蟲孵化後鑽出囊外群棲於植株陰涼處,包括葉、枝條、花、果實及果柄等處,刺吸植株汁液。危害嚴重時會導致葉片乾燥脫落、幼芽嫩枝停止生長及樹勢衰弱等現象,尤其是木瓜秀粉介殼蟲,在取食的同時還會注入有毒的物質至取食部位,導致受害的植株葉片色澤轉淡、植株矮小及葉片畸形。粉介殼蟲皆可分泌蜜露誘引螞蟻前來取食,並誘發煤煙病,影響葉片之光合作用及果實商品價值。粉介殼蟲尚可藉由螞蟻保護及搬運,減少遭受天敵危害,同時增加族群散布範圍。

  ↑ TOP

2.防治方法:

(1)為製造不利介殼蟲生存之環境,可適當修剪,使植株通風及日照良好。

(2)噴施霧粒細密之礦物油可使其窒息死亡。

(3)於國外報告中,亦有利用套袋來防治 粉介殼蟲危害,惟果實套袋前應徹底防治本蟲,避免套袋後介殼蟲在果實上滋生,增加防治困難度。

(4)參照可可病蟲害防治用藥摘要表,選擇核准於介殼蟲防治之藥劑。

(五)蝶蛾類

1.危害狀:

      危害可可之鱗翅目 (蝶蛾類)害蟲種 類繁多,危害較嚴重者為毒蛾類的小白 紋毒蛾、臺灣黃毒蛾 、柑毒蛾、斜紋夜盜及一些刺蛾類害蟲等。小白紋毒蛾、台灣黃毒蛾及斜紋夜盜蛾之幼蟲寄主範圍廣泛,除啃食葉片外,尚會取食嫩枝、花穗及幼果,危害嚴重時植株僅剩枝條或葉脈,無葉片可取食時可藉由吐絲懸垂至其他作物上。小白紋毒蛾及臺灣 黃毒蛾幼蟲具毒毛,不小心碰觸易引起皮膚紅腫及騷癢。斜紋夜盜蛾因寄主廣泛,全年均可發現,成蟲晝伏夜出,並具有趨光性。雌成蟲將卵產於植株上,通常 300~400粒產於一塊,並覆以雌蛾的體毛;初齡幼蟲期有群棲性,除取食葉部外,尚可危害新梢或花器,老熟幼蟲於土中化蛹。

  ↑ TOP

2.防治方法:

(1)毒蛾類或斜紋夜盜之卵多聚集成塊狀,可直接將其清除之。

(2)可懸掛斜紋夜盜或 小白紋毒蛾之性費洛蒙誘殺器,除可誘殺雄成蟲外,亦可監測害蟲族群密度。

(3)於傍晚時分施 用添加展著劑之蘇力菌,對於夜行性之鱗翅目幼蟲具有殺蟲作用。

(4)燈光誘殺:可於夜間裝設燈管,其下方放置添加沙拉脫之水盤,燈光誘引成蟲,使之掉落且不再爬起飛離。

(5)利用天敵防治,如寄生蜂。

(六)咖啡木蠹蛾

1.危害狀:

       咖啡木蠹蛾之各齡幼蟲均可危害可可樹。成蟲產卵於枝條縫隙或腋芽間,孵化後幼蟲由此鑽入,沿木質部周圍蛀食,造成一環狀食痕,環痕以上部分因水分無法輸送而枯死,易受風吹而腰折。幼蟲沿髓部向上蛀食,形成隧道,糞便自蟲口內排出,田間發現如受害枝條越粗, 則幼蟲齡期越大,幼蟲有遷移習性。節末端以下為紅色。低海拔山區之山煙草、小葉桑、龍眼、諾麗、構樹及稜果榕等多種植物上皆可見其蹤影。若蟲體長而扁平,腹末具2條白色蠟質長毛,體背也覆有白色蠟質絮狀物,成蟲及若蟲有共棲的習性,喜在寄主植物的嫩莖或花苞處刺吸汁液,若蟲會將2片葉子黏附躲藏其內,葉面密布白色蠟絲,易被誤判為粉介殼蟲危害。

  ↑ TOP

2.防治方法:

(1)剪除過密的枝條或枯枝,增加通風及透光條件。

(2)樹上出現白色綿狀物時,用木桿或竹桿觸動樹枝致若蟲落地捕殺。

  • 結語

       屏東地區栽培可可近來蔚為一股風潮,間作在檳榔樹下賺取額外收入也是不無小補,但前提是要找到能夠穩定收貨之加工廠商。如果要專業生產可可豆,則需審慎評估,臺灣目前人工成本高昂,土地栽培面積多以小農為主,而國外生產常是大面積栽培,且大多位在開發中國家,其工資低廉,相較之下,臺灣生產之可可豆若要外銷,競爭力無法和國外相比。可可需要加工才可被食 用,農友在投入種植前,除評估栽培環境是否適合外,未來產出之可可豆處理方式更應列入優先考量。可可樹從小苗種植,約需經2~3年始能收成,如能種 植前先確認找到可可加工廠商,統一契 作收購,方能避免大量可可豆滯銷。

文章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TOP

 

  • 相關連結

     1.可可健康管理

      2.可可樹栽培、整枝修剪技巧

      3.可可生育特性及栽培管理

      4.推動屏東可可產業跨域發展

      ↑ TOP  

                   

 

2024 © Lanlix 聯利農業科技 隱私權政策
0
購物車

資料傳送中,請勿關閉!